本文結合各城市相關文件的界定,將新型產業園區定義為“承載國家、區域或城市戰略規劃中明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夠滿足新型產業用地準入要求”的產業園區,進而對其進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及空間結構層面的歸納研究?! ?/div>
對于新型產業園區這一方興未艾的空間類型,有必要從先行實踐中提取其典型共性,剖析其規劃理念與模式。本文選取已取得一定認可的新型產業園區案例——新加坡緯壹科技城及深圳灣生態科技城,對其空間規劃進行相應分析。
1、新加坡緯壹科技城
緯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西南女王鎮,始建于2001年,占地約 200 hm2,其建設目的是吸引與培育科技研發、生物醫學、信息通信、新媒體等產業。經過 20 年的發展,緯壹科技城已成為新加坡創新經濟的重要標志。緯壹科技城提出了“集工作、學習、生活、休閑一體”的復合功能規劃理念,旨在打造集辦公、居住、休閑娛樂、教育設施于一體的產業空間,從而創建一個“智力激勵和創造性的物理環境”。
1.1規劃定位與空間結構
緯壹科技城圍繞其戰略定位與核心產業——生命醫藥科學、信息通信、數字創意多媒體產業,將其空間功能劃分為 3 個核心產業集群聚集區——啟奧城(生物醫藥研發為主)、啟匯城(藝術、商業產業為主)、媒體城(數字媒體產業為主),并開發了包括匯達(商業支持區域)、維碩斯(創意產業、生活、工作一體化區域)、羅切斯特園(餐飲與生活區)、尼波爾山(領導力與人力資源中心)、皮克斯(信息通信與數字媒體產業中心)、起步谷(共享空間、運動設施、會議室等便利設施)等一系列配套功能區,同時預留了遠期拓展區域。緯壹科技城以核心產業為主線,以高端人才需求為蔓生,形成了一種極富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1.2 功能配置與復合方式
在平面空間結構進行多元組織的基礎上,緯壹科技城提出“一棟建筑就是一個創新社區”的理念,讓多類型功能在功能區內部實現精細化融合,以創造功能區內人的活動組合與分配的平衡。通過將工作、生活、娛樂和學習等功能在橫向與縱向維度上的精細化混合利用,緯壹科技園構建了不同強度且具有多樣性的新型創新產業空間。在信息通信區中,不同開發主體在水平方向上實現功能的混合,為信息通信技術和媒體行業以及物理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研發活動提供一個蓬勃的發展環境。而在垂直方向上,通過聯合開發地產項目以及“工作—辦公室—家庭—辦公室(WOHO)”的獨立辦公空間和零售空間的置入,科技城能夠提供大量的優質商業及娛樂場所,從而以精細化、模塊化的方式,創造一個支持信息通信和媒體人群的生活方式、具有多元創新能力的產業園區。
1.3土地開發與設施建設
在土地開發與配套設施建設層面 :首先,緯壹科技城采取了動態彈性的土地供給方式,將園區開發分為三個階段,預留一定“白地”以應對未來發展,并提供大小、開發時序不一的產業地塊供不同類型企業選擇。其次,緯壹科技城對于功能混合及設施配置做出了相關規定,如將娛樂、零售與教育類項目置于不同功能區內部,成為不同的功能區間的橋梁。再次,對于較為復雜的用地,緯壹科技城并沒有直接在規劃中給出用地性質,而是通過相應的詳細規劃來推動園區動態開發。最后,在土地規劃指引方面,除對用地面積、地類性質、開發強度等做出指引外,緯壹科技城還根據總體規劃設計導則(PDG),對人行系統聯系、廊道設計、建筑表皮、屋頂及環境景觀、天際線與天空縫隙等多個方面進行精細化的地塊規劃設計指引。
2、深圳灣生態科技城
深圳灣生態科技城位于深圳灣區核心,園區占地面積為20.3 hm2,總建筑面積逾120 hm2。作為國內較早以創新產業綜合體為創建形式的產業園區,其空間規劃具有一定典型價值。
2.1規劃定位與功能選擇
深圳灣生態科技城以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為主導,并圍繞其主導產業需求建設了一系列配套設施,配套比例達到了 23.1 %。園區除人才公寓、餐廳、幼托教育、商業服務、運動跑道等生活配套功能外,還為入駐企業提供集公共技術與信息、金融服務、黨群與行政服務、人才交流及會議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綜合生產服務平臺。
2.2 功能布置與復合方式
在園區空間組織中,深圳灣生態科技城的多元功能并非機械拼湊,而是以模塊化設計為理念,對各功能空間進行有機復合[9]。園區在建筑布局層面順應周邊城市整體形象和肌理,通過親切的步行街區、公共空間、街道環境設計,塑造多元的空間形式。此外,園區采取大空間、躍層、夾層、連廊、空中花園等較為靈活的設計手法,將多樣的非正式交流空間多維融入園區中,形成了具有趣味性與品質感的空間結構。
3、典型案例的經驗啟示
從對新型產業園區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無論其位于國內還是國外,其產業集群選擇為何,其空間規劃均具有一定共性特征且與傳統產業園區迥然不同。其經驗與啟示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緯壹科技城與深圳灣生態科技城均以城市自身“價值區段”優勢為立足點,以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等尖端新興行業為著眼點,以“產業—研發—服務”復合功能為一體為理念,進行園區統籌與謀劃。其次,二者均在產業鏈條及其空間組織中打破了傳統產業園區扁平式的“生產—倉儲—運輸”流程,而以模塊化、復合化的立體式空間組織復雜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最后,典型新型產業園區的規劃具有很強的精細性,這體現在其長時段、全流程、多要素的開發與管控過程中。(作者: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