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以節能與高效能源利用為重點,強調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保護環境的綠色建筑勢將成為特色小鎮的主流趨勢,作為其重要支撐的綠色建材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業內專家指出,在機遇面前,綠色建材企業要加強上下游聯動和產業跨界融合,促進綠色建材新產品快速進入建筑市場。
綠色建筑帶來機會
特色小鎮呼喚綠色建筑,綠色建筑依賴綠色建材。住建部原副部長劉志峰認為,特色小鎮不僅要宜業,也要宜居,要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業態發展,尤其是一些綠色小鎮,要考慮多用綠色建材和部品,使特色小鎮做到低碳節能可循環發展,并且盡量按照綠色建筑和產業化、集成化的標準進行。
“熱熱鬧鬧的特色小鎮,給建材行業帶來的機會就在于綠色建筑。”北鵬首豪集團董事長劉胤樓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大眾環保意識的覺醒促進了對建筑升級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就是綠色建材產品的生存機會。
“不用綠色建材,談何綠色建筑?”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一語中的。當綠色建筑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的高頻詞后,上下鏈傳導效應,作為其重要支撐的“綠色建材”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辛國斌認為,建筑由建材組成,綠色建材是綠色建筑的重要基礎,沒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應用,綠色建筑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所謂綠色建材,就是能夠滿足綠色建筑功能要求的、且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減輕對環境影響的、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
大企業順勢而為
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地方試點也在推動。作為特色小鎮發源地,浙江省出臺并通過了《浙江省建筑條例》,要求各地積極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緊接著,2016年浙江金華市提出打造江東綠色建筑特色小鎮,并將其作為特色小鎮的先行試點,為全市發展綠色建筑提供樣板。
大企業順勢而為。綠地集團綠色產業化中心總監陸璐介紹,“從2003年開始,綠地集團就著手于提升綠色技術,并在2008年提出了‘產品全類型、行業大滿貫’的綠色建筑發展目標”。目前,綠地集團建設的綠色建筑數量已經達到了320個左右,產品類型已涵蓋住宅、辦公、商業綜合體、酒店、幼兒園、超高層等。
綠色建筑快速發展,倒逼綠色建材發展步伐必須跟上節奏。在機遇面前,許多建材企業也意識到了挑戰,而這種挑戰更多來自于建材市場低價無序的競爭和綠色建筑的高標準要求。
“特色小鎮建設無疑為建材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但同時,也對我們建材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漢澳格瑞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硅藻泥協會副會長陳軍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劉胤樓也反映,目前建材市場存在嚴重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低價競爭、以次充好橫行于市。如何在現行無序市場中把持自己,不斷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減低能耗、污染是綠色建材企業必須突破的一道坎。
“企業一定要本著對人民居住環境和生存環境高度負責的擔當,以質量和創新在競爭中取勝,杜絕生產和銷售任何假劣產品。”陳軍表示,與此同時,還要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做好老百姓關于生態建材和綠色建材的認識與鑒別的科普知識教育。
讓劉胤樓感到樂觀的是,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更嚴格的標準,各方面發展日趨完善,一些使用不合格建材產品的建筑企業也因此得到了慘痛的教訓。在他看來,日漸變好的市場環境,就是建材企業很好的機會。
應與綠色建筑業融合發展
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相生相融,二者關系密不可分。“好的綠色建筑,應該是設計先行的建筑”。西北工業大學建筑系教授、國際合作可持續建筑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劉煜在知乎上發表觀點指出,設計師在選擇建筑材料時,不僅需要了解和考慮建筑材料的色彩、質感、物理性能、規格型號、構造連接方式等常規內容,而且還要了解其在最初生產、加工、運輸、安裝等過程中,已經發生的能耗大小。
“而現實中,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長期以來各自獨立發展,缺乏有效銜接,導致綠色建筑選材難和綠色建材應用難。”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綠色產品認證院院長蔣荃表示,一方面,開發商、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特別是新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夠,面對綠色建筑節能、節水、節材等目標,特別是隨著定量化目標的提出,開發商、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的選用顯得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建材生產者對綠色建筑的功能目標不夠了解,在選擇項目和產品規格上忽視了綠色建筑的需求,產品與綠色建筑的適應性和配套性差。
對此,辛國斌認為,要推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銜接,以實現綠色建材應用為目標,促進綠色建材新產品快速進入建筑市場。“特別是要抓住建材產品標準,與建筑設計規范時常脫節這個阻礙綠色建材產品進入建筑市場的主要問題”。
業內專家認為,未來,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建材業要與建筑業加強上下游聯動和產業跨界融合,并同時發展,這樣既有利于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又推動建筑節能,使住宅更加環保和安全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