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小鎮+一村一品、小鎮+企業集群、及小鎮+旅游休閑后,中國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鎮建設正在迎來第四代新產品,即小鎮+新經濟體的4.0版特色小鎮。
與之前相比,4.0版特色小鎮更能發揮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和產業修繕等功能,主要特征在于其產業和空間的活力源于個體自適應,更具企業孵化器功能。能夠在獨立主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干擾同時,與周邊特色小鎮協同生成“特色小鎮群”的高層次結構;同時能夠借助互聯網和城市創新體系融入全球價值鏈。
作為新生事物,特色小鎮的原始經驗來自于浙江省。云棲小鎮、絲綢小鎮、青瓷小鎮、夢想小鎮、諸暨襪藝小鎮、海寧皮革時尚小鎮……分布在浙江省版圖上,這種在塊狀經濟和縣域經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創新經濟模式,是供給側改革的浙江實踐樣本,帶動浙江經濟發展。
有分析認為,浙江省特色小鎮不是按照行政區劃的鎮,不是產業園區的區,也不是產業園+風景區+博物館或學校式的大拼盤,而是聚焦浙江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產業特色+環境特色
打造有特色小鎮的“生命力"
從浙江經驗不難看出,“特而強”的產業是特色小鎮的發展支柱。沒有具特色的產業,難以支撐特色小鎮的持續發展。
特色產業,即因地制宜,立足于各地區要素蘊含的比較優勢,挖掘最具基礎、最具潛力的產業,著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
在近日舉行的2018中國特色小鎮博覽會上,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指出,應使特色產業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具有不可復制性,避免內容重復、形態雷同的同質化競爭,防止千城一面。
而所謂避免產業雷同,并非單純指在行業選擇上另辟蹊徑,因為行業有限。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看來,同樣的行業結合不同的環境,如產業特色結合人文特色、空間特色,產生的獨特色性是具有生命力的。
如此說來,特色小鎮發展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環境、制度環境,和空間環境等,才能培育產業的生命力,產業的生命力即決定特色小鎮的生命力。浙江省特色小鎮發展,正因賦予了它們良好的市場化制度環境,加上政府較好服務。
沈遲表示,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聯動是培育特色小鎮的關鍵,但這不代表產業可以永續。特色小鎮要有產業支撐,又不能只是產業支撐。有的產業可以支撐特色小鎮,有的產業支撐不了特色小鎮,還有的產業在不同地點支撐作用不一樣,區別就在于“生命力”。
特色小鎮的生命力并不只是產品上下游聯動,而是不斷的產生創業、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打造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提出的“IP”概念,創造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平臺,才是特色小鎮的核心所在。
企業運營+政府規劃
形成特色小鎮的“依賴路徑”
政府規劃調整、規劃政策、營造環境、搭建平臺,市場在建設、運營、融資過程中發揮作用,使政府與市場間互補,成為特色小鎮發展的主要依賴路徑。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土部、環保部、住建部聯合12月4日印發《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以市場化方式建設和運營,要以企業為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主力軍,實現市場主導的開發建設,同時要求政府在特色小鎮創建中要理清與市場的關系。
首先,特色小鎮選址定點應堅持以企業為主導,按市場機制進行選擇。在政府立項、規劃調整引導下進行培育和打造,進而形成特色小鎮。
胡存智稱,企業應根據不同特色產業要求,在具有不同特色資源稟賦、經濟條件、區位條件、產業奠基,地域景觀風貌等合適條件下,選擇合適的小鎮和村鎮。
其次,在特色小鎮建設投資建設上,要以企業為主體,以一流的標準進行投資建設,企業按市場運行的要求來創建打造特色小鎮;在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上,要避免政府包攬立項,形成過度投資,加重負擔和債務風險;在特色小鎮運營管理上,要更好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協同作用。
仇保興總結,政府管理“特色小鎮”的基本政策應該是,激勵不取代、簡政不專權、護航不包辦,評估不刮風。
運動化趨勢+房企過度參與
目前特色小鎮建設墮入多處陷井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發現,七個方面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和及時規范。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劉春雨介紹: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準;二是盲目發展、質量不高;三是同質化嚴重、特色不鮮明;四是政府主導傾向明顯、市場化不足;五是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六是盲目舉債、積累債務風險;七是房企過度參與、小鎮地產化。
同時,特色小鎮建設目前在存在“運動化”趨勢,部分地方政府出臺鼓勵、激勵等政策措施,甚至還有特別考核要求;另外,特色小鎮成為投資平臺,地方政府希望利用這個平臺來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推動當地GDP增長,徐林表示。
對此,劉春雨指出,特色小鎮建設應合理借鑒浙江經驗,避免脫離實際照搬照抄,應聚焦高端產業方向,發展優勢主導特色產業,有效推進“三生融合”,科學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特別需要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以及嚴格節約集約用地。
總的來說,特色小鎮建設推進得當,既能產生新經濟新動能,又能創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發展新空間;推進失當,就有可能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留下遺憾。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