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寧市以供給側改革為統領,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培育建設特色小鎮的決策部署,以譜優規劃、統籌要素、優化服務為思路,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融入到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開創了海寧特色小鎮建設新局面。截至目前,“皮革時尚小鎮”和“陽光科技小鎮”成功入圍省級創建小鎮,“廠店小鎮”和“潮韻小鎮”列入省級培育小鎮,“布藝小鎮”和“路仲博物館小鎮”列入嘉興市級小鎮,省級和嘉興市級特色小鎮總量列嘉興各縣市區首位。
一、譜優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提高供給質量。
一是以“育”促優,構建省市聯動梯度培育布局。2015年出臺《海寧市特色小鎮建設實施意見》,經過三年培育創建,建立起了以省級特色小鎮為示范,嘉興市級特色小鎮為主力的梯度格局。“皮革時尚小鎮”入圍省級第一批創建名單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超50億元,成功創建3A級景區,今年擬申請驗收命名;“陽光科技小鎮”2017年入圍省級第三批創建名單和省首批培育類高新技術特色小鎮名單,2017年完成投資20.96億元;“廠店小鎮”、“潮韻小鎮”、“布藝小鎮”和“路仲博物館小鎮”4個嘉興市級特色小鎮已累計完成投資62.2億元。
二是以“特”為要,科學設定小鎮發展定位。立足“市場化”和“高端化”定位,充分挖掘小鎮及周邊地區在產業、區位、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做到統籌謀劃,有機結合。立足長三角城市群和省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對照省八大萬億產業和區域主導優勢產業,明確小鎮產業定位,尋找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產業,打造出獨特的產業生態。截至目前,已實現以皮革產業為龍頭打造“皮革時尚小鎮”,以太陽能產業為龍頭打造“陽光科技小鎮”,以家紡產業為龍頭打造“布藝小鎮”,以“海寧潮”為特色打造“潮韻小鎮”。
三是黨建統領,發揮“紅色基因”優勢助力小鎮發展。把好小鎮黨建工作“方向盤”,建立市領導和市委兩新工委直接聯系嘉興市級以上特色小鎮制度,打造小鎮黨建品牌,全面引領小鎮發展。皮革時尚小鎮在聯合屬地街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黨委成立小鎮黨委的基礎上,組建了“海寧皮革時尚小鎮服務聯盟”,為全面深化皮革時尚小鎮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陽光科技小鎮依托屬地袁花鎮黨委,以小鎮范圍內紅新村、晶科能源等為節點打造示范帶,將區域內基層黨建特色資源、產業資源、自然人文資源等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了一批“陽光科技黨建”特色工作群,有力推動了小鎮建設。
二、外引內蓄,增強核心價值,改善供給結構。
一是加快動能轉換,力促產業轉型升級。緊扣小鎮產業特色主題,將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和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位一體”的理念融入到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以“四新”促“四化”,突出做好“高、新、輕、綠”四篇文章。皮革時尚小鎮圍繞產業鏈,積極向“制造+設計+品牌+互聯網”轉型,小鎮內皮革行業品牌中現有4個中國馳名商標、16個省級名牌、7個嘉興名牌,擁有自主品牌、自主設計能力的設計企業40家,設計中心工作室60家,專職設計人員642人。潮韻小鎮積極做大“潮”文化,在謀劃錢江潮旅游開發的同時引進國內專業團隊,通過音樂產業開發實現“潮”元素集聚,加快新興動能成長。
二是堅持項目引領,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整合、重構小鎮內各種發展資源,招引具有領潮作用的“大、好、高”項目,以產興鎮,以鎮帶產。對各小鎮在談項目、意向項目、簽約項目,從項目招商、對接、落戶、建設、投產一跟到底。創新“模擬制、聯審制、代辦制”等審批機制,落實專人跟蹤服務,為項目準入、審批辦理、要素供給等全程提供服務。皮革時尚小鎮創意區項目從成立項目公司,到正式開工只用時46天,創造了海寧市項目開工新紀錄。陽光科技小鎮自2017年8月列入省第三批創建名單以來,已啟動項目27個,晶科能源通過技改項目,刷新多晶量產平均效率世界紀錄。
三是打造最優平臺,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將小鎮作為優化平臺,打造具有產業支撐、要素支撐和環境支撐的眾創生態系統,快速集聚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成為筑巢引鳳、孵化夢想的新天地。皮革時尚小鎮加快產學研合作力度,通過和中國美院、清華美院、北京服裝學院、柏麗慕達時裝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學府合作推動設計能力提升,目前小鎮設計服務收入已累計達到5.67億元,設計成果轉化產值累計94.05億元。陽光科技小鎮著眼科技創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1家,擁有省級研究院2家,建有企業大學晶科商學院,2017年新建成國家級太陽能利用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為全國三大中心之一。
三、多端發力,注重改革創新,打破供給約束。
一是深化投融資改革,拓展小鎮建設維度。緊緊圍繞“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創建精神,把小鎮培育創建作為國家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試驗區和樣板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小鎮建設。皮革時尚小鎮在核心區項目的建設中,以3:7的比例撬動了社會資本進行股權投資;小鎮運營主體皮革城成功開發融資服務平臺,2015年7月上線至今,已累計為1120家企業提供共計46億元的社會化融資服務。陽光科技小鎮以PPP模式與世界500強中建國際合作,目前首個子項目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路仲博物館小鎮以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25億元,為小鎮下一步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二是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小鎮發展環境。以給權利做減法,為服務做加法的理念,在小鎮范圍內出臺《海寧市進一步優化高效審批服務推進皮革時尚小鎮建設“最多跑一次”的實施意見》等2個專項方案,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市場監管、城管、司法、質檢四部門已全面入駐皮革時尚小鎮,不斷簡化辦事材料和辦事流程,為商戶、創業者、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陽光科技小鎮針對企業投資項目,構建“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機制,建立小鎮代辦項目預備庫、審批庫、竣工驗收庫和產權辦理庫,為小鎮內項目提供從招商、落地、推進到投產全流程服務。截至目前,陽光科技小鎮已完成25個項目的代辦服務。
三是配強政策支持,增加小鎮培育深度。在土地要素保障上,實行“統籌安排、及時歸還、滾動使用”,省里按省級特色小鎮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市里再安排一定量的計劃指標作為特色小鎮建設周轉指標。2015-2016年,皮革時尚小鎮獲省級土地指標212.5畝。在資金要素保障上,出臺《海寧市特色小鎮建設財政扶持政策》,實行省、市、縣三級分類獎勵政策,省特色小鎮獎勵金額全部返還特色小鎮,嘉興市級試點特色小鎮申報試點成功當年和創建驗收通過后分別獎勵100萬元。陽光科技小鎮、潮韻小鎮等4個特色小鎮在嘉興市2016年度市級特色小鎮考評中各獲得專項補助資金100萬元。在人才要素保障上,出臺《關于加快海寧市時尚服裝業核心區發展的政策意見》等政策文件,全方位集聚各類人才,截至目前,皮革時尚小鎮已引入高新技術企業從業人員55人,新四軍創業人數26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