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4月23日訊 “十三五”期間,寧夏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有關部委(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區林草部門搶抓歷史機遇,全面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全區生態面貌持續改善,優美生態環境已成為寧夏最大優勢,生態產品日益豐富,為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建設美麗寧夏做出了突出貢獻。
全區通過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精準造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森林面積由2015年的984.3萬畝增加到2019年的123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2.63%增長到15.8%。全區荒漠化面積由4348萬畝減少到4183萬畝,沙化面積由1743萬畝減少到1686萬畝,實現了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連續20多年持續減少的目標。全區草原補播改良830萬畝,重度沙化草原面積由246.8萬畝減少到204.8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由53.25%增長到56.23%。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寧夏與全國一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建設美麗寧夏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關鍵階段。寧夏將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統領,持續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堅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持續抓好“三山一河”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精心呵護母親河、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構筑黃河上中游生態安全屏障。總體考慮是:圍繞一條主線、突出兩個重點、開展三大行動、落實四項制度、夯實五大基礎保障、深化六項改革、實施十大工程。
圍繞一條主線: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林草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這條主線,著力抓好黃河流域寧夏段生態保護與治理,打造以黃河干流為軸、支流為脈、兩岸為單元,全區域統籌、干支流共治、左右岸齊抓的葉脈式治理新模式,確保黃河生態安全。
突出兩個重點:以自然保護地建設和林草現代化治理體系制度建設為重點。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歸并,理順管理體制,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推進林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開展三大行動: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產業提質增效、資源保護管理創新三大行動。計劃到2025年,全區新增營造林4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6.8%。
落實四項制度:落實好中央明確的天然林、濕地、荒漠、草原保護修復四項制度,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夯實五大基礎保障:強化科技、種苗、防火防災、基層隊伍、基礎設施五大保障,提升制度建設、政策制定、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服務保障能力。
深化六項改革:全面持續深化國有林場林區、集體林權制度、草原制度、林草資源資產、林長制、行政審批六項改革。
實施十大工程:實施黃河支流源頭水源涵養林建設、黃河支流兩岸水土保持林建設、黃河干流綠色長廊建設、黃河兩岸沙化土地治理、沿黃濕地保護修復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修復、退化草原保護修復、特色經濟林提質增效、人工促進生態修復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建設等十大重點生態工程,整體保護、綜合治理、系統修復協調推進,把黃河流域寧夏段建設成為人水和諧生態帶、高質量林草產業聚集帶、造福人民幸福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