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園區目前面臨重復建設、同質化和惡性競爭等問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帶來契機,通過互聯網+產業園區,可以將傳統產業園區徹底改頭換面,實現園區的轉型升級。
但是目前我國信息化推廣相對滯后,基礎條件不足,因此需要“兩步法”有序完成互聯網與產業園區的對接。第一步,通過互聯網+產業園招商、互聯網+金融資本、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產業集聚,完成對傳統產業園區的初步改造。第二步,加強信息化基礎建設,對傳統產業園區進行深入改造,建設智慧園區。
互聯網+產業園區屬時代浪潮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社會經濟的深度融合,產業領域催生了各種新的形態,虛擬經濟、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和認知方式。在新經濟、新動能的背景下,需要的是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業態,也需要新的產業園類型。
我國園區發展方式正在出現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如增長方式由注重規模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產業結構由以制造業為主向制造業和專業服務業相結合轉變、環境建設由相對注重硬環境向更加注重軟環境轉變等。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利用互聯網思維對運營模式進行創新,是產業園區擺脫以往粗放運營模式的必要舉措。自2015年來,我國各產業園區“互聯網+”的特征愈發明顯,一批優質的“互聯網+”產業園涌現。
“社群思維”成核心運營理念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產業園區規劃布局與運營管理分析報告》總結,“互聯網+”產業園區的核心運營理念是“社群思維”,即以“社群思維”進行核心用戶的運營。“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增值服務”與“顛覆創新”為“社群思維”的四種表現形式,而這四種表現形式也需要在產業園區建設、運營中得到體現。
社群運營是指通過一系列運營手段,聚集并促進這些用戶的活躍度,使他們與產品產生更為頻繁的交集,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于互聯網時代下的產業園區,業內人士無不強調“社群思維”,即如何打造產業園區的粉絲效應,打破園區與客戶之間原有單一的買賣關系,從線上線下多渠道與客戶形成朋友關系,將是未來的突破點。前瞻認為,以社群運營的思維進行核心用戶運營,須做到以需求確定社群方向、用戶管理用戶、價值體現的閉環以及明確的衡量指標。
“互聯網+”產業園區進入規模化擴張期,智慧園區將至
總體來看,我國產業園區向“互聯網+”轉型實行“兩步走戰略”:先成功實現互聯網的引入,部分地區先試先行智慧園區建設,后面再全面升級到智慧園區。在前期信息化水平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實現互聯網+產業園招商、互聯網+金融資本、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產業集聚的方式來完成對傳統園區的初步改造。
伴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雖然有部分地區產業園區開始投身于智慧園區建設,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園區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條塊分割、缺乏統籌規劃;園區信息化管理體系尚不成熟;信息化意識不強等。因此,今后我國在智慧園區建設方面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組織協調,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推進機制;逐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標準規范的制定和實施,促進園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園區信息化認識,為之后全面推行的智慧園區建設奠定基礎。
在智慧產業園區方面,我們認為,基于互聯網+的綠色智慧、生態共聚的產業園是發展方向,構建互聯網+的O2O智慧園區平臺是關鍵舉措,平臺+生態圈的園區發展模式是必然趨勢;同時,也需要有開發、發展、運營、商業以及管理等模式的創新作為探索中國智慧產業園區發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