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知道意見》,加快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推廣,日前,工信部引發《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形成相對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網絡頂層涉及,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技術產業體系。
政策扶植現利好,制造業發展還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
2008年的金融危機可謂危及全球,雖然中國以自身實力較為有效地抵御了這次危機,但制造業實則備受影響。金融危機過后至2009年,我國工業發展增速大幅下滑,哪怕在“四萬億計劃”的刺激下,也沒有迸發出更大活力。毫無疑問,中國的制造業發展早已經進入瓶頸期。
人口紅利消失、經濟結構面臨轉型、出口競爭優勢受到一定影響、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在中國新經濟常態下,作為國之根本的工業制造業,實則面臨巨大考驗,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
而在新一輪的技術浪潮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與邊緣計算等都為工業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傳統制造業正逐步從自動化、數字化走向互聯網以及智能化。而這其中,工業互聯網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而這其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與扶植。
2015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可謂正式拉開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序幕,奠定了我國從制造大國想制造強國發展的宏大目標。
隨后,工信部、科技部、黨的十九大報告等政府文件均在工業核心軟件、工業互聯網、工業云等方面加碼布局。2017年11月,國務院又印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工業與互聯網融合長期發展的思路,該指導意見也成了我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行動綱領。
此后,全國各地紛紛出發行動規劃以及政策福利,如上海是在2017年1月發布了《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提出到2019年,上海市工業云聯網生態體系初步形成,力爭成為國家級工業云聯網創新示范城市。2018年3月廣東省也推出《廣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等等。此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截至目前,云南、浙江、湖北、貴州、內蒙古、山東、江蘇、湖南等省份都已經跟上國家步伐,大力推動企業上云、工業互聯網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
強化推動目標,如何在2020年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技術產業體系?
工業互聯網網絡是構建工業環境下人、機、物全面互聯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工業互聯網網絡可以實現工業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產業全要素的泛在互聯,對于促進工業數據的開放流動與深度融合、推動工業資源的優化集成與高效配置、支撐工業應用的創新升級與推廣普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