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現在國家對農業的補貼越來越多,但很多農民朋友卻依舊拿不到。雖然農業補貼這一塊確實存在著不少亂象,但是咱們還是應該知道各種補貼該如何申請,申請農業補貼必備哪些技巧?
18年農業項目補貼申請條件及技巧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農民專業合作社補貼;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補貼;
適度規模經營補貼;
農機購置補貼;
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補貼;
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補貼;
畜牧水產發展補貼;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貼;
農業結構調整補貼(包括糧改豆、糧改飼、耕地休耕等);
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補貼。
上述這些農業補貼的對象鎖定了3類人: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項目任務的單位及個人。在這3類人中,補貼重心又傾向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一類人群。

在中央下發的補貼資金中,除用于約束性任務的資金不允許統籌以外,各省可對其他資金在本專項的支出方向范圍內統籌使用。
比如廣東省在適度規模經營補貼中,制定了“支持發展種糧大戶獎補項目”,其中就自行規定了對當年評選的前20名種糧大戶給予一次性獎補,每個種糧大戶獎勵15萬元,獎補資金可用于購買插秧機、糧食烘干等設備。

補貼政策看起來很復雜,但是按照不同的分類,覆蓋不同的范圍,申請的流程、對口部門都不同。
與往年相比,部分補貼形式會取消作廢,今后將主要采取直接補助、政府購買服務、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補、資產折股量化、擔保補助、設立基金8大補貼方式。
1、補貼類
對于補貼類,基本上是先建后補,在項目建設前要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提前做好項目報備工作,這樣申請起來就比較方便,再按照申請流程走下來,等項目驗收成功了,就能拿到補貼。
2、優惠類
對于優惠類,這類補貼主要是合作社可以享受的政策,在當地工商局注冊成功后,對自己的項目建設完成,合作社就可以找到相關的部門去申請優惠政策。
3、專項扶持類
對于專項扶持類,這些項目要求具有社會效應,帶動性要強,能引導農業產業發展,而且要對自然和生態環境沒有不良影響,所以在申請時,申報的材料就非常重要。

很多農業生產者表示,申請我也提交,為什么我沒有申請成功?補貼的申請也是有訣竅的,盲目申請成功率肯定低。

日常及時關注科技、發改、財政、農業、商務、林業、供銷總社、水利、工信九大部委及相關省市部門網站農業補貼類信息,了解關鍵技術、合作社自身建設、配套服務設施,人才培養等方面了解政府補貼。

在了解到各部門下發補貼政策后,一定要仔細閱讀查看,記住申報時間,按時呈報材料,了解大概的補貼下發時間等細節,以便于后期的跟進。

每年出臺的補貼政策那么多,一定要仔細了解各項政策,再結合自身情況,篩選適合自身的補貼類信息,向對口部門申報相關補貼。

申請補貼需要提交申報材料,一定要仔細閱讀材料提交要求,在提交時按照規范的形式來寫,材料要完整,因為材料不規范導致的申請失敗,可就虧大了!
補貼多為“先建后補,先干后獎”,驗收關系到最終補貼能否順利到賬,所以在提交完材料之后,也要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做好信息暢達,以提高申報成功率。
農業補貼是各國政府對本國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意在鼓勵和幫扶廣大農民。
想要及時的得到幫扶,農民朋友及涉農企業首先應該明確自身能夠申請哪些項目及項目申請的時間,多和村委會及相關部門交流溝通,而不是盲目的提交申請,錯過申請時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