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經濟形態,正以其獨特的產業架構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著各界目光。圍繞低空飛行活動構建起了一條復雜且多元的產業鏈,共同推動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
一、低空經濟產業鏈剖析
(一)上游:原材料供應與核心零部件制造
上游是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根基。在原材料方面,鋁合金、鈦合金憑借其優良的強度重量比,成為飛行器結構件的首選材料。2024年,中國鋁合金產量持續攀升,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為飛行器的輕量化與高強度設計提供了保障。同時,碳纖維復合材料也嶄露頭角,其產量穩步增長,在高端無人機及通用航空器的機身、機翼制造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大幅提升了飛行器的性能與耐久性。
在核心零部件制造領域,發動機作為飛行器的“心臟”,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航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燃油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部分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逐步實現進口替代。飛控系統則是飛行器的“大腦”,負責飛行姿態控制、導航等關鍵功能。隨著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飛控系統的智能化、精準化程度不斷提高,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飛行環境。
(二)中游:飛行器制造與運營保障
低空經濟產業鏈中游包括飛行器制造與運營保障兩大板塊。在飛行器制造領域,無人機制造百花齊放。大疆作為全球無人機行業的領軍者,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其憑借先進的飛控技術、高清攝像功能以及便捷的操作體驗,深受消費者青睞。同時,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億航智能、航天彩虹等企業不斷推出適用于測繪、巡檢、安防等專業場景的無人機產品,推動無人機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
載人飛行器制造方面,傳統的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制造企業不斷優化產品性能,拓展應用領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作為新興的飛行器類型,發展勢頭迅猛。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達到9.8億元,同比增長77.3%,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95億元。eVTOL具有垂直起降、噪音低、能耗小等優勢,有望在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觀光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運營保障板塊涵蓋飛行服務、維修保養、航空培訓等內容。飛行服務企業為飛行器提供航線規劃、氣象信息、通信導航等服務,確保飛行安全、高效。維修保養企業具備專業的技術團隊和設備,能夠對飛行器進行定期檢修、故障排除,延長飛行器使用壽命。航空培訓學校培養專業的飛行員、維修人員等,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下游: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
下游是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價值體現端,應用場景極為豐富。在生產領域,農業植保無人機通過搭載農藥噴灑設備,實現高效、精準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電力巡檢無人機能夠快速排查輸電線路故障,保障電力供應穩定。工業測繪無人機則為工程建設、礦山開采等提供高精度測繪數據,助力企業科學決策。
在公共服務領域,應急救援中,直升機和無人機能夠快速抵達災害現場,開展人員搜救、物資運輸等工作。醫療物資運輸通過無人機配送,實現偏遠地區緊急醫療物資的快速送達。警務安防無人機則用于巡邏監控,提升社會治安管理水平。
消費娛樂領域同樣潛力巨大。低空旅游方興未艾,游客可以乘坐直升機、熱氣球等飛行器,從空中俯瞰自然風光、城市美景,獲得獨特的旅游體驗。無人機表演也成為一種新興的娛樂形式,通過多架無人機編隊飛行,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光影效果,廣泛應用于大型活動、慶典等場合。

二、市場規模現狀與預測
(一)當前市場規模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近年來,中國密集出臺相關產業政策,深化空域改革,推動低空經濟從探索走向發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劃定兩類非管制空域,為低空空域放開提供了切實的依據;工信部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策的持續利好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吸引了大量企業和資本進入該領域,推動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從細分領域來看,無人機市場規模占據重要份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無人機在消費、工業、農業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級無人機憑借其趣味性和便捷性,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工業級無人機在各行業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在測繪、巡檢、安防、物流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載人飛行器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eVTOL等新興飛行器類型的快速發展,為該領域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
(二)未來市場規模預測
根據中國民航局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未來,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驅動因素。
政策方面,國家將持續加大對低空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深化空域改革,為低空經濟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隨著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飛行器的飛行限制將進一步減少,運營成本降低,市場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技術創新將不斷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在飛行器制造領域,新型材料、動力系統、飛控技術等的創新應用,將提升飛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拓展應用場景。例如,eVTOL技術的成熟將推動城市空中交通的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在運營保障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將提高飛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和運營效率,降低運營風險。
市場需求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行業對低空經濟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在生產領域,企業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將推動工業級無人機在更多行業的應用。在公共服務領域,應急救援、醫療物資配送等需求的增長,將促進直升機、無人機等在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消費娛樂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低空旅游、無人機表演等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三、結論
低空經濟產業鏈涵蓋上游原材料與零部件制造、中游飛行器制造與運營保障以及下游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各環節相互依存、協同發展。當前,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超5000億元,且增長勢頭強勁。在政策利好、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下,未來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持續快速增長,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為了更好地把握低空經濟發展機遇,各企業應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同時加強行業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