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算力產業鏈圖譜全景
為什么是江蘇
我們選擇江蘇作為算力產業鏈研究樣本,主要基于以下三個維度的考量:
完備性。江蘇是全國及長三角區域重要的算力產業集聚區之一,具有良好和完備的算力產業基礎,在算力產業鏈條大部分環節均有布局且較為均衡。
先進性。江蘇算力發展整體水平處于全國第一梯隊,位居全國前三。江蘇算力產業和算力應用均居全國前二(廣東第一),尤其是集成電路芯片產量連續兩年突破1000億顆,居全國第一;算力技術居全國前三(廣東、北京居前二),創新水平和研發投入遙遙領先;算力規模居全國前四(北京、廣東、上海居前三),基礎設施算力規模具有明顯的早期積累優勢。
代表性。江蘇工業制造業規模約占全國1/8、全球4%,于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占有10席,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獨特優勢和代表地位。江蘇算力產業賦能數實深度融合,恰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相互作用的最佳印證。
江蘇算力產業鏈圖譜和總體態勢
我們把江蘇算力產業鏈劃分為4個一級環節和18個二級環節,即上游軟硬件基礎設施及配套設備、中游算力網絡規劃建設及運營服務、下游算力賦能場景應用以及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4個一級環節,其中上游包括IDC服務、網絡設備、光傳輸、邊緣計算、硬件設備和計算機軟件6個二級環節;中游包括咨詢設計、建設施工、算力網絡、算力感知編排、算網調度、算網運營和算力安全7個二級環節;下游包括賦能行業、賦能社會、賦能生活3個二級環節;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包括2個二級環節。
總體來看,江蘇算力產業體系基本完備,產業鏈初步形成,呈現出倒“金字塔”態勢,即上游作為金字塔底座“韌中有脆”,某些環節具有全球競爭力,但關鍵核心領域仍未突破;中游作為金字塔腰部“穩健粗壯”,處于全球領先、國內一流水平,投資和運營持續加碼;下游作為金字塔尖部“敞開崛起”,本地算力消費應用和行業應用水平處于高位,體現出需求驅動特點。

江蘇算力產業鏈及部分代表性企業示意圖
江蘇算力產業鏈長短板分析
長板分析。上游IDC服務、光傳輸和計算機軟件,中游算力網絡,下游賦能行業、賦能社會6個環節均屬于長板環節,完全可控,在全國居于領先水平,具有全球競爭力。如IDC服務環節,截至2023年底,江蘇建成數據中心標準機架約56萬架,智能算力占比超20%,位列全國第二;光傳輸環節,江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亨通光電、天孚通信等為全國龍頭企業;計算機軟件環節,江蘇軟件企業數量、軟件名城和軟件園區均居全國第一;算力網絡環節,江蘇電信、江蘇移動、江蘇聯通在運營商領域處于全國頂尖和全球先進水平;賦能行業和賦能社會環節,江蘇呈現需求旺盛、百花齊放的特點,蘇州重點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金融,南京推動智慧城市、未來網絡和新能源汽車,無錫形成以物聯網尤其是車聯網為核心的算力示范應用等。
短板分析。上游硬件設備、網絡設備,中游算力調度等3個環節均屬于短板環節,基本可控。如硬件設備環節,高性能芯片無疑是江蘇和我國算力產業鏈的最大短板,雖然江蘇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但整體上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尚未實現國產替代進口,存在“卡脖子”風險;網絡設備尤其是主設備,江蘇主要依靠省外企業,省內企業相較于華為、新華三、中興等國內龍頭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算力調度環節是技術壁壘最高、利潤空間最大的環節,但目前江蘇尚處于初期培育階段,缺乏成熟商業模式。
江蘇算力產業鏈問題剖析
重點企業和重大產業載體少。根據《中國算力產業研究報告》,2023年全國算力存量企業、鏈主企業、上市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數量分別為75343、4727、738、1088家,江蘇分別為6728、267、96、107家,除鏈主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五外,其他均位列全國第三。相較于廣東、北京,江蘇企業尤其是鏈主企業在數量和實力上都有較大差距,且主要分布在以南京、蘇州、無錫為主的各級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區。
國產化替代率低,標志性產品和技術更為稀缺。全國GPU國產化率不足10%,高性能AI芯片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算力供給嚴重受限。目前江蘇芯片自給率距國家提的2025年達到70%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在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設計以及軟件生態等方面標志性產品和技術較為稀缺。
產業生態尚處于構建階段,生態資源不集聚。一方面,江蘇參與算力核心技術和建設運營標準體系研制的企業較少,缺乏標準制定話語權。另一方面,江蘇民營資本活躍度較北上廣深浙低,專注于算力產業的本地基金不夠活躍,缺少針對性強的相關融資產品。
算力產業鏈提升策略建議
增強算力產業鏈控制力,強化鏈主企業遴選培育
應強化對處于核心位置和關鍵環節的“超級節點”企業的梯次遴選,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鏈主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
增強算力產業鏈根植性,加快算力國產化的進程
面臨沖擊如芯片斷供風暴時,算力產業根植性程度關系到產業能否避免發生大幅衰退或者產業鏈破碎。亟須加快算力國產化進程,形成標志性重大產品和技術,培育超大算力市場,增強產業根植性的堅實根基。
增強算力產業鏈協同性,激發算力產業生態活力
上中下游產業協同和密切合作成為促進算力產業生態保持活力的重要推動因素,應通過產業聯盟等多種平臺組織,逐步形成由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以及用戶等構成的算力創新融合生態圈,激發產業創新和應用賦能活力。
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正加速進入調整重構期,部分西方國家試圖在高端產業上“去中國化”,給我國產業升級帶來一定沖擊。基于新質生產力視角,算力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牛鼻子”,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作者:陳慧 王婷婷 王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