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我國迎來算力元年。2023年ChatGPT爆火出圈和2024年Sora大模型發布進一步引發算力焦渴,打開了極具想象空間的巨大市場。數字經濟時代“運力×算力×存力=數字經濟活力”的內在驅動新范式基本確立,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各國算力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正相關,且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經濟產出。算力正成為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新質生產力。
我國算力發展領跑全球
當前,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快算力戰略布局和持續構筑核心競爭力。2018年-2023年,全球算力規模呈現出穩步壯大、加速增長的態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3)》,截至2023年底,從規??矗蛴嬎阍O備算力規模達到1369EFlops,我國達到450EFlops,占全球比重達三分之一,全球排名第二;從結構看,全球算力結構正迅速發生革命性變化,智能算力占比由7%增長至60%以上,5年間翻倍增長,我國智能算力占比由11%增長至65%,年均增速117%,遠超全球增速。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從競爭格局看,美國、中國、歐盟三極格局逐步形成,美國和中國分列全球前兩位,同處于領跑者位置。

我國算力產業呈現“長坡厚雪”格局
我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項任務。算力作為我國優先布局的強戰略導向和高價值維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越來越展現出代表新質生產力先進特征的強勁動能。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驅動的雙重催化下,我國算力產業成為“長坡厚雪”萬億級優質賽道。
政策引導推動算力產業升級
隨著《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的出臺,“國家-省-市”三級算力政策體系架構逐步形成,現階段以強化頂層設計、深化產業升級為特征。
剛需屬性支撐穿越周期增長
算力已成剛需,是代表新興產業方向的強需求、高技術、高壁壘的行業,正處于上行周期。我國算力產業在市場上升期間獲得超額收益,在市場下跌期間具備防御屬性,將實現穿越周期的穩健增長。
長期高復合增長催生“長坡”
據IDC測算,2023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預計2025年不低于4.4萬億元,算力關聯產業規模可達24萬億元。據測算,預計2029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年復合增長有望超過50%。長期高復合增長帶來長期高成長性的顯現將催生“長長的坡”。
高盈利大市值企業滾出“厚雪”
算力規模化、國產化發展將帶來產業規模和利潤雙增長,惠及算力企業。尤其是在融合創新、資本支出、技術壁壘等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大市值龍頭企業,將獲得正向增益,進而提升整個算力產業的價值創造能力,滾出和堆積“厚厚的雪”。(作者:陳慧 王婷婷 王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