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造提升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的傳統化工產業,推動市“622”產業體系的帶動能力,調研了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的總體狀況、產業鏈圖譜和產業困難與挑戰,提出集聚區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階段規模和策略路徑,并從開封市、集聚區和企業三個維度給出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轉型發展的建議對策。
一、精細化工園區產業現狀
1.1 產業現狀
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代碼S419031),核準面積476.81hm2,主導產業為精細化工、新材料。
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以下簡稱集聚區)建成區面積約500hm2,調整規劃面積1531.56hm2。初步形成氯堿化工產業鏈、光氣化工產業鏈、塑料助劑產業集群和涂料產業集群,產業上下游銜接雛形初現。
集聚區現有產業上下游銜接情況見表1。

集聚區現有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其中化工企業23 家,從業人員約1.72 萬人。2021 年底,集聚區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15.58%,占全市工業總量的25.21%。
集聚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功能齊全。區內初步形成了“兩橫兩縱”的干路網絡布局結構,創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入孵企業提供便利的辦公場所和咨詢服務。
1. 2 產業鏈圖譜
按照培育千億級產業園區的發展目標,課題組采取園區一體化的研究理念,在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兩個主導產業間采用產品鏈延伸和產業耦合等手段,打通集聚區產業間上下游銜接斷點、堵點,構建循環發展生態工業園區。
圍繞集聚區龍頭企業東大化工的氯堿產業,規劃燒堿-甲醇鈉-減水劑、氯堿-環氧氯丙烷-復合材料、氯堿-光氣-農藥/醫藥中間體、氯堿-光氣-異氰酸酯-高檔涂料、氯堿-光氣-工程塑料等產業鏈的延鏈補鏈路徑與對策。圍繞龍頭企業九泓化工的苯酐和增塑劑產業,規劃工業萘-苯酐-橡塑材料、工業萘-苯酐-高檔涂料、工業萘苯酐-高檔染料等產業鏈的延鏈補鏈路徑與對策。
集聚區規劃產業鏈圖譜如圖1所示。

1. 3 產業困難與挑戰
1. 3. 1 產業規模較小,主導產業不突出,缺乏龍頭企業
集聚區圍繞氯堿化工,已初步形成具有氯堿特色的精細化工和新材料2個主導產業,但特色產業有待加強。目前,集聚區已建成企業規模小、產品雜、產業跨度大,缺少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示范。
1. 3. 2 產業結構單一,上下游聯系松散,產品鏈缺延展
受資源和工藝的局限,集聚區目前已有化工產品的品種相對單一,中、高端石化產品的比例很小,可延伸的產品鏈短,對下游產業帶動作用較小。目前,集聚區產業仍處于資源初步利用階段,尚未形成系列化、循環化的產業鏈結構,缺乏產業集中度和集群性。
1. 3. 3 產業布局交錯,規劃布局不合理,用地限制較大
集聚區產業布局交錯,相關企業布局沒有很好地考慮相互間的協作,規劃布局不合理。集聚區現狀用地的西側村莊建設用地與工業用地混雜,存在安全環保隱患,南部是基本農田保護區,用地限制較大。
1. 3. 4 產業支撐較弱,基礎設施需完善,運營水平較低
集聚區缺少必備的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如化工管廊、危險品停車場、事故池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G310 東西貫穿,不利于集聚區的封閉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集聚區建設運營的標準缺失,建設運營水平還比較低,專業監管力量有待強化。
二、產業發展總體思路
2. 1 指導思想
圍繞“專業化、集約化、綠色化、智慧化”的建設目標,按照“做大一批、重組一批、淘汰一批”的發展思路,堅持“調結構、優布局,降消耗、減排放,促安全、強監管”的發展原則。圍繞氯堿循環經濟生態圈,采取園區一體化的研究理念,打通集聚區主導產業間上下游銜接斷點、堵點,構建循環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將綠色化工產業培育成為開封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2. 2 發展階段與規模
集聚區產業發展階段與規模見表2。

表2 集聚區產業發展階段與規模
2. 3 策略路徑
2.3.1 推動創新,強化產業鏈條,突出主導產業
推動集聚區創新發展,做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銜接,遵從化工產業發展規律,按照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系列化、循環化的發展模式,注重按龍頭工程、產業鏈、產品拓展的方式集約型發展,形成自上而下合理、有機的融合。在具體實施中狠抓主導產業,做好產業承接前期工作,落實相關條件,做到與項目的無縫對接。
2.3.2 建立項目篩選和評估的長效機制,銜接上下游
集聚區的發展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在發展中具體項目的產品市場、技術、資源、政策等情況都會發生變化。在建立備選項目庫的基礎上,還應考慮建立內外部專家團隊,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意向項目進行科學的研究論證,形成對招商項目進行篩選、評估的長效機制,以保證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并且在技術上、經濟上具有先進性。
2.3.3 強化土地管理,引導集約發展,構建循環生態工業園區
以促進產業創新集聚、引導產業平穩轉型和有序升級為目標,一方面穩定產業空間規模,鞏固既有產業空間基礎;另一方面加強更新對優質產業空間的供給,優先推進重大產業(企業)落地,引導產業合理布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2.3.4 完善配套設施,創新運營模式,提高保障支撐
堅持安全和生態優先原則,完善集聚區化工管廊、危險品停車場、事故池、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采取投資多元化、運作市場化、管理企業化運作集聚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自主融資能力,不斷壯大經濟實力,進一步積累開發管理集聚區的經驗,提高發展保障支撐。
三、建議對策
3. 1 開封市層面
①開封市現狀化工布局比較分散,部分企業規模小、能耗高、安全和環保問題嚴重,所在區域也已不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今后兩年,開封市要根據國家和河南省有關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化工專項整治,集中清理、整頓、淘汰各類違法違規化工生產企業,引導分散的化工企業在期限內向集聚區轉移。通過專項整治,全面達到環保標準,消除安全隱患,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布局結構。②開封市在堅持“制造立市”,加大主導產業培育過程中,要統籌“622”產業體系間的有效協同和互動發展,打造良性互動的開封市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圈。③開封市要配套集聚區化工產業的培育扶持措施,加大對群鏈主企業新增經濟增長點項目、產業鏈延伸項目、技術改造示范項目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3. 2 集聚區層面
①集聚區作為區域化工產業轉移和企業搬遷改造項目最重要承接平臺,要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并通過創新“管委會+公司”的運營模式,完善配套設施。②集聚區應根據本研究列出的重點發展支持產品及規模進行精準招商,以利于形成相對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和主導產業,實現集聚區內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③在規劃產業項目實施過程中,集聚區不應局限于本研究列出的重點發展支持產品及規模,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符合產業政策和安全環保要求的條件下,集聚區可根據市場、技術的變化情況,技術、原料可獲得程度以及投資者意向,在項目品種、建設規模以及先后順序上靈活發展,并可視招商和市場情況增加新項目。
3. 3 企業層面
①企業規劃項目的選擇應遵循全生命周期對產品進行環境管理的原則。在項目選擇上集聚區企業要實行清潔生產審核,從產品方案、原料路線和生產過程等環節實現物料、能源的高效利用,防止污染和保護生態。②企業要廣泛推行HSE管理體制、清潔生產審核和企業ISO14000 認證工作,通過建立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管理體系、責任關懷體系,實現健康發展。③企業要積極運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等先進制造系統、智能制造設備及大型成套技術設備,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開展“機器換人”“生產換線”現代化技術改造,建設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過程動態優化,全面提升企業智能管理水平和決策水平。(作者:趙瑞,楊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