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剖析了EOD模式對高質量發展的助推作用,挖掘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本章節將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組織實施EOD的總體思路與對策建議。
一、總體思路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原則,將EOD理念融入美麗浙江建設和區域經濟綠色轉型的發展全過程,推動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形成空間格局、內在邏輯的協調和關聯。引導生態環境治理從“問題銷號”向“系統治理”轉變,從“上行下效”向“自主革新”轉變,從“政府治理”向“多元共治”轉變。激發市場活力,建立產業開發運營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地方良好生態資源轉化為優質產業資源,促進生態產品保值增值與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融合共生,協同推進浙江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對策建議
針對目前EOD模式推進存在的問題,以及地方調研過程中的反饋情況來看,以EOD模式推進浙江省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從以下方面精準發力,以求突破。
(1)將EOD理念融入宏觀經濟治理大局,協同創新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空間管控制度上,從國土空間規劃角度建立城鄉開發與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機制,將生態環境系統治理與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城鄉布局等統籌設計,避免割裂。在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雙輪驅動”發展過程中,對區域的規劃、建設到管理的各個階段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態控制系統,引導和約束開發建設活動。自然資源產權制度上,落實和創新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激勵政策,通過產權制度安排,向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釋放出政策紅利,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導向,激發社會資本活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完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價值轉化機制,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把生態環境作為生產力要素融入現代經濟體系,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發展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為核心的生態經濟。

(2)構建有利于EOD模式行穩致遠的市場體系,形成更高效的生態產業化經營道路。主體培育上,積極培育環保服務業省級龍頭企業,重點發展生態環境治理、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環境服務等環保產業,發揮集團化、規模化效應,提高全過程工程咨詢、建設、運維服務能力。生態產品經營方式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統治理,結合區域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治理突出問題、產業培育重點、城鄉可持續發展需要等,引導實施EOD模式下不同路徑的特色項目,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資產良性循環。平臺搭建上,探索建立EOD產業聯盟,打通信息壁壘,為形成開放的EOD模式市場創造條件,逐步形成培育產業、支持企業、帶動就業的良性機制,推動構建全產業鏈技術服務及人才供給市場。引導龍頭企業搭建以保障EOD模式推廣為目的的合作平臺,促進各類資本融合和產業協同,鼓勵民營資本、外資等參與模式探索。
(3)健全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制度框架,在一定約束條件下鼓勵開展EOD模式探索。研究出臺突出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實際的EOD項目建設指南,探索EOD模式正、負面清單制度,明確適宜的生態環境治理內容、產業開發建設內容及其典型搭配路徑,為地方開展項目實踐提供基本遵循思路。基于EOD模式內涵特征,提高項目入庫審查標準,量化評估生態環境治理必要性、生態治理與產業開發融合關系、產業收益的反哺能力等,嚴把入庫質量關。科學構建績效評價方法,建立涵蓋生態環境、財務、社會效益等方面的績效評價體系,探索生態資源投入對產業開發支撐作用的測度方法,在項目進入運營期后對目標實現情況進行評價,體現EOD模式實際成效。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著力完善建設、運營環節的監督管理辦法,包括驗收評估、后評價、信息公開等內容,確保項目規范建設運營。適當對項目實施主體和監管主體開展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和問題整改。
(4)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保障EOD項目落地見效。在創新回報機制方面,經信部門應強化產業引導,堅持產業基地規模化、生產方式標準化、發展模式綠色化、市場營銷品牌化的方向,支持形成生態產品集群發展;生態環境部門應著力構建市場交易平臺,促進項目生態權益流通,最大限度盤活和利用既有生態資產的價值,如探索建立省級碳市場,將碳資源轉化為碳資產。在要素保障機制方面,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住建、水利、文旅等部門應在項目資金、行業政策、土地指標等方面出臺更多傾斜措施,集成各類政策引導和支持各地謀劃實施優質EOD項目,同時應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精準支撐EOD模式實踐。在風險共擔機制方面,有關監管部門應指導建立EOD模式實施風險識別和分配體系,將風險分配機制落入合同當中,將風險損失降至合理區間,保障項目成功落地和運行。(作者:賈穎娜,張齊,賈曦,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