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分析了甘肅省47個省級開發區經濟、產業、體制機制等發展現狀。本章節在理清現狀后對省級開發區存在短板制約進行了闡釋,并從主導產業、技術創新、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政府決策和開發區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一、聚焦做強主導產業,加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
1)主導產業聚焦且有一定發展基礎的開發區,如,新能源裝備制造為主導的酒泉經開區、白酒釀造為主導的隴南經開區等應在擴大規模、拓闊市場、技術提升等方面下功夫,聚焦2—3家帶動性強的“鏈主”企業,“一企一策”制定實施培育方案,著力壯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主導力,注重“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
2)主導產業尚不明確的省級開發區,加快結合自身工業基礎、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等選準方向,組織實施主導產業培育行動,明確開發區定位和主導產業,以主導產業牽引整個開發區產業結構轉換和升級;主導產業過多的開發區,應集中資源、資金和人才等要素主攻2—3個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產業,改善布局雜亂無章,各種產業混雜的現狀。
3)各市(州)應全面梳理現有省級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情況,按照開發區規劃實施,看各開發區產業布局是否符合甘肅產業發展布局,而不是招到什么企業就發展什么產業。對區域內模式雷同、產業相近、功能重復的開發區進行改革,注重傳統產業升級而不是簡單退出,努力構建低端不棄、高端遞進的完整產業生態體系,形成各開發區主導產業關聯性強且良性互補的區域產業發展格局。

二、改善創新服務環境,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1)市、縣應圍繞區域主導產業積極協調搭建產教研聯合體,以省級開發區為依托,由“鏈主”企業為主,聯合高校、中高職院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搭建人才供需平臺、技術服務平臺和技術創新中心等一系列技術服務平臺。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上,部分項目資金向5G基站、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共享實驗室和科技型企業孵化場所建設傾斜。
2)探索推出科創金融支持措施,從建立健全科創金融體系、提供優質科創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寬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強重點領域金融支持等方面著手,鼓勵引導各銀行金融機構在技術創新過程、產業發展鏈條、企業成長周期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切實降低“專精特新”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助力園區科創水平提升。
3)園區所在市、縣應進一步加大財政在科技方面投入,積極落實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財政補助資金,增強企業創新創造活力。通過對擁有知識產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相關數據分析,科學鎖定培育企業范圍,提升研發補助資金推動企業創新效率和精準度。適當提高開發區考核指標體系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科技研發投入比等科技創新指標的權重,以加強園區管委在科技型企業引進,培育創新主體方面的意愿。
三、提標打造營商環境,推動招商引資實現突破
1)加快提升營商“硬”環境,優化縣域和開發區交通路網,在落實“縣縣通高速”時同步推進高速通園區,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供給,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充分發揮“開發運營公司”的作用,使其逐步成為開發區營商“硬”環境的主要構建者,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做到“需求未到,基礎設施先行”,為后續軟環境提升做好合理架構和功能支撐。
2)營商“軟”環境有所突破,加快建立高效便捷、優質普惠的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全面提高線下“一窗綜辦”和線上“不見面審批”“不來即享”“一網通辦”水平,用好“甘快辦”平臺,實現集中高效審批。建立開發區管委會與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等常態化溝通平臺,及時了解、回應企業訴求。
3)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以“一把手”招商帶動開發區全員招商。注重招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將全縣(區)選拔各部各鄉鎮和事業單位中有能力、有活力、有想法的干部優先充實到招商第一線。同時,圍繞開發區定位和產業規劃精準招商,制定明確的招商圖譜,包括建鏈項目、固鏈項目、補鏈項目、延鏈項目等。
4)探索建立“政策超市”服務,匯聚國家、省市縣各級政策,按照產業類型、科技創新、人才服務、知識產權等不同標簽梳理各項政策細則,標準化“政策產品”,讓企業找政策精準一鍵直達。同時,各市、縣應建立開發區政策落實情況的督導工作機制,為抓政策落實提供保障,不能讓好的政策無法落地成為一紙空文。
四、堅定深化體制改革,激活園區發展內生動力
1)落實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聯絡包抓省級開發區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縣發改或工信局長兼任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機制,解決開發區與縣直部門工作協作不成合力問題,形成內外協同、運行高效的管理機制。針對部分正科級省級開發區管委會與開發區現有規模、承載、職能不相適應問題,應積極謀劃開發區機構升級提格工作,完善機構設置,并通過“減上補下”加大市級層面的編制資源挖潛和調劑力度,綜合解決人員不足問題,全面提升開發區管理和服務水平。
2)繼續推行“管委會+開發運營公司”管理運行模式,尚未成立開發運營公司的省級開發區納入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加快籌建。鼓勵引進有實力、有經驗的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運營,或直接承擔“區中園”的運營管理。已經成立開發運營公司的開發區,應著力在厘清市場與政府兩種資源配置方式上下功夫,把原來由管委會獨自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和開發區建設運營職能,轉變為由管委會和開發區運營公司共同承擔,從而實現“政府+市場”共治。
3)大膽探索嘗試聘任與任命雙軌運行、全員競聘上崗制,建立“能上能下”的人事機制和“多勞多得”市場化薪酬機制。可參考河南省開發區“三制三化”改革經驗(即建設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管理團隊,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在省級開發區中選擇規模較大、發展勢頭較強、開發運營公司運作較規范的開發區,開展“三制三化”改革試點,形成案例經驗并予以推廣。(作者:張吉平, 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