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武漢經開區)為例,提出產業轉型視角下智慧城市規劃提升的對策建議,有助于推動開發區向更高階的城市綜合功能區形態轉型。
武漢經開區是武漢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在汽車、家電等產業領域基礎雄厚,年產整車近百萬輛,家電產量近千萬套,工業總產值接近3500億元,占武漢市的五分之一。
近年來,武漢經開區搶抓國家住建部和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以下簡稱“雙智”)試點機遇,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產業,智慧產業產值逐年快速增加,傳統工業的數智化轉型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武漢經開區正處于由產業新區向現代化產業新城轉型的重要階段,產城融合水平還不高,商務辦公、研發創意、會議會展、金融科技等生產性服務功能發展還有較大潛力,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亟待與中心城區補齊差距。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切入點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是武漢經開區勢在必行、一舉多得的舉措。

一、明確建設目標,厘清發展定位
依托武漢經開區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明確發展方向,全面打造“未來車——打造汽車產業轉型先導區”“總部區——打造智慧產業總部集聚地”“智慧家——打造綠色智慧人居示范區”“青年城——打造青年發展友好標桿區”,建設以電動化、自動駕駛、車聯網、共享出行、綠色材料等方向為重點的未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示范樣板,吸引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綠色建筑、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領域一批國內外龍頭企業的區域總部、研發總部、銷售總部、投資總部等落戶,以人為本推進智慧產業在智慧建筑、智慧社區等領域的應用示范,通過高端就業崗位和智慧人居品質提升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把武漢經開區打造成青年科創高地、青年創業高地、青年文化高地、青年健康高地、青年幸福高地。
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大幅提升。三是推進智慧社區示范試點,搶抓湖北省智慧小區試點機遇,打造一批智慧小區標桿項目,支持企業牽頭建設智慧社區數字化服務平臺,突破性發展共性關鍵技術,在智慧小區建設方面形成先發優勢。四是開展智慧園區示范,依托人工智能產業園、智能汽車軟件園等新興園區優化智慧硬件資源配置,搭建園區光纖網、無線網、物聯網和感知網。以新一代ICT為支撐建好園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推動人工智能在園區公共服務、企業創投、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等方面智慧應用,打造服務企業的智慧大腦(見圖1)。
二、聚焦智慧產業,助推產業轉型
借助智慧城市建設的契機,大力推進相關智慧產業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瞄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一批車用芯片、傳感器、車載通訊、操作系統、智能駕駛艙、高精地圖與算法等智能汽車供應鏈重點企業,加快智能網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突破智能家居產業,加快發展智能家電終端、關鍵零部件和系統集成服務,推進家電產業向智能化、網絡化全面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智能建造產業,依托中國城鄉、中建紫光CBIM、中建三局綠建總部等智能建造總部企業,加快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協同發展。
三、加強試點引領,發揮示范作用
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支持,以點帶面,重點突破。一是開展智慧樓宇建設,利用武漢市智能建造全國試點機遇,在軍山新城組織實施一批智慧樓宇示范建筑工程,推動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組織模式、新型項目“類工廠”流水線建造模式、綠色+智能建造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的使用推廣,打造綠色節能的智慧樓宇地標。二是推動智慧工廠探索,加大對智慧工廠試點示范的支持力度,在汽車、家電、食品等領域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標桿工廠,支持企業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會經濟效益的大幅提升。三是推進智慧社區示范試點,搶抓湖北省智慧小區試點機遇,打造一批智慧小區標桿項目,支持企業牽頭建設智慧社區數字化服務平臺,突破性發展共性關鍵技術,在智慧小區建設方面形成先發優勢。四是開展智慧園區示范,依托人工智能產業園、智能汽車軟件園等新興園區優化智慧硬件資源配置,搭建園區光纖網、無線網、物聯網和感知網。以新一代ICT為支撐建好園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推動人工智能在園區公共服務、企業創投、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等方面智慧應用,打造服務企業的智慧大腦(見圖1)。

圖1 智慧城市的建設要點與建設路徑
四、結語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條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引領和驅動城市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對開發區而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與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利用其在產業集聚、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優勢,結合自身主導產業特色做好產業轉型的頂層設計,積極探索,制定適合開發區實際的智慧城市規劃策略和推進實施路徑。(作者:羅瀅淵, 李炎, 楊旋, 頓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