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開發區轉型升級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關聯邏輯,提出了產業轉型升級視角下開發區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要點,具體如下:
一、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與智慧城市建設
1.1 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
開發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從生命周期發展規律來看,我國開發區發展經歷了工業園、產業園區、城市新區和產業新城4個階段[1]。開發區轉型升級的核心是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是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助于開發區從依賴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從而提高開發區的整體競爭力。

1.2 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是以人的需求為核心,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由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構成的都市生態圈。智慧城市通過收集、分析用戶數據,提供個性化、智能化服務,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我國自2012年以來開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目前全國智慧城市試點累計達753個,是全球智慧城市數量最多的國家[2]。智慧社區項目是智慧城市實踐的典范并被廣泛認可。
1.3 產業轉型升級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關聯邏輯
首先,智慧城市能夠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第一,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建設,推動各類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有效提升了產業發展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打破傳統時空限制,提高要素流動性,促進了生產要素的多維協作,為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4]。第二,智慧城市的建設為新型基礎設施、衛星導航、智能交通、軟件服務等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其中,數據作為新興的高級生產要素,具有滲透和升級傳統生產要素的能力,通過溢出效應不斷推動傳統要素的發展,從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第三,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改善了城市治理的技術環境及條件,促進了信息惠民和科學決策,提高了城市治理能力和營商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持續擴大區域內企業的數量并產生集聚效應,最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其次,產業轉型升級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基礎和基本動力。第一,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綜合性復雜工程,圍繞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構建一個以資本機構、咨詢機構、ICT及互聯網企業組成的產業鏈條,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基礎,在技術支撐和產業基礎上才能切實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第二,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一系列新的產業類型和發展模式,對城市各類基礎設施、治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驅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例如,新的產業對信息互聯、實時監測、數據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因此催生了如大數據管理機構、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城市大腦等新興基礎設施,豐富了智慧城市建設內容(見圖1)。

圖1 產業轉型升級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關聯邏輯
產業轉型升級和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伴隨產業轉型升級和智慧城市建設,極大改善城市綜合管理效率,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城市向更加智能、高效和宜居的方向發展。
二、產業轉型視角下開發區智慧城市建設的要點
2.1 龍頭帶動,招引智慧產業優質企業
以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結合自身主導產業特色,在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智慧產業關聯領域引進一批具有專利、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堅持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引入一批技術領先的高成長科技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積極與國際先進城市和地區加強合作,引入先進資源、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2.2 創新驅動,促進數智科技應用落地
以科技創新賦能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鏈布局,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減少對低端制造業的依賴。推動產學研政用良性互動,打造促進智慧產業發展的高水平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出臺支持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政策,鼓勵企業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
2.3 示范引領,推動智慧城市場景建設
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在開發區率先開展智慧樓宇、智慧工廠、智慧社區、智慧園區等應用示范工程,推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政務等智慧城市場景試點。以場景建設吸引市場主體落地,鼓勵各類生產、生活服務的模式創新和應用集成。(作者:羅瀅淵, 李炎, 楊旋, 頓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