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高度重視投資項目建設前期論證工作,為積極推動實現項目高質量投資,國家對項目可行性研究提出新要求。其中,碳排放將成為重要的調控指標。本文結合多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的實踐經驗,立足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汽車行業投資項目可研報告雙碳篇提出的新要求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隨著全球“碳減排”共識的落地以及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雙碳目標的確立,踐行綠色低碳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2023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圍繞項目建設必要性、方案可行性及風險可控性等三大目標,從項目全生命周期視角統籌擬定項目投融資和建設實施方案,注重經濟、社會、環境和治理等新評價理念的應用,將綠色發展、有效投資、數字化等新要求融入可行性研究制度規范,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新舊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對比分析
汽車行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是項目決策管理工具。我國自可行性研究制度正式確立四十年以來,投融資體制在不斷改革。2002年,原國家計委印發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簡稱“可研指南”),作為國家層面用以指導全國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規范性文本。2023年頒布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簡稱“可研大綱”),是對可研指南內容的承繼,對于可研大綱未提及的內容,仍然適用可研指南的相關規定。但與可研指南相比,新版可研大綱在發展理念、內容安排、編寫思路等方面均有明顯變化,詳細對比情況見表1。


汽車行業投資項目可研報告雙碳篇要點分析
兩個大綱重視從源頭上抓好管理,重視能耗控制,加強資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對于占用重要資源的項目,評價項目能效水平以及對項目所在地區能耗調控的影響;重視碳達峰碳中和,要求預測并核算項目年度碳排放總量、主要產品碳排放強度,提出項目碳排放控制方案,明確擬采取減少碳排放的路徑與方式,分析項目對所在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影響等相關內容。
汽車行業能源消耗量核算
汽車行業企業類型多,包括乘用車、商用車等整車企業,以及動力電池、電控、電機、發動機、變速器等零部件企業,和研發中心、測試中心、汽車試驗場等檢測機構,以及報廢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業。企業的產品種類繁多,層次豐富,因此汽車行業實施碳中和的主體和標的物也非常繁多。不同類別企業,其生產工藝差異較大。以整車生產過程為例,主要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四大工藝,它完成從原材料、零部件到汽車整車以及測試的過程。汽車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直接或間接消耗原材料(如鋼鐵、鋁材等)、輔助材料(如密封膠、刀具等)、能源(電、天然氣、自來水等),并產生廢棄物排放(廢屑、廢液、廢氣等),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都不可避免的產生碳排放。汽車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碳排放主要包括生產過程中四大工藝的能源碳排放以及物料移動的碳排放。表2為12家不同汽車企業的能源消耗統計情況,并按產量進行平均計算得出各企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數據。
通過對企業能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明確企業各工藝耗能情況以及節能減排的提升空間,建立適合汽車行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這對企業明確自身能耗排放水平以及開展節能減排工程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企業應明確自身碳排放水平,并通過各種措施來實現節能減排。
汽車行業碳排放核算
目前,汽車行業還沒有統一、規范化的碳核算標準。汽車企業不同的標的物,使用的碳排放量化核算方法不同,碳排放核算范圍也不相同。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汽車行業的碳排放核算體現出了以下層次:一是從企業/組織層面開展碳排放核算以摸清企業碳排放家底,通過對高碳排的生產環節采用節能降碳措施以推進降碳;二是從產品層面核算全價值鏈的碳排放,有助于帶動企業上下游全產業鏈協同開展碳減排工作;三是通過對汽車相關項目/服務層面的碳排放核算,可鼓勵企業通過碳信用、自愿核證減排等碳抵消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碳排放,從而促進汽車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當前,汽車行業項目減排的靈活性較低,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碳排放核算是重點。汽車企業不同標的物主要的碳排放核算范圍如表3所示。

對于汽車整車產品,主要核算邊界包括汽車原材料獲取階段、零部件制造階段、整車組裝階段、銷售使用階段和報廢回收再生利用階段。通過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核算,主要用于同類產品之間技術優劣的比較,或者不同企業之間、不同國家的企業之間整車產品的環境優劣比較,并基于此建立低碳采購機制,鼓勵更低碳的產品有更好的消費市場。汽車企業也可以核算部分生命周期碳足跡,將生命周期碳足跡進行階段性指標分解,針對高碳排階段實施重點減排措施。對于汽車部件產品,可以根據“BB”、“B-C”類型差異,核算“搖籃-大門”、“大門-大門”或“搖籃-墳墓”范圍的碳足跡,以便在采購商選購或消費者使用時可以清晰了解產品的碳足跡。
汽車企業降碳路徑分析
在當今能源短缺和全球氣溫變暖的雙重壓力下,為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創建低碳節能型社會,節能減排是汽車制造技術水平提升的主要方向,也是汽車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汽車制造企業應堅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再循環”原則,應用清潔生產系統發展綠色制造。
項目對所在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影響
根據各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可得出“十四五”末各省市生產總值。再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可得出“十四五”期間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目標。根據項目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各省市能源消費增量的比例,來判斷項目的建設對各省市“雙碳”目標的影響程度。
雙碳目標落地的發展建議
新可研大綱的頒布實施,將引領工程咨詢服務和投資管理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創新和轉變。而雙碳篇合理化的編制必將推動可研大綱高效、高質量地貫徹落實,現提出以下建議:
盡快制定汽車行業統一的碳排放核算量化體系目前,汽車行業尚未形成廣泛的碳排放核算管控的共識,缺乏統一的碳核算標準方法學、碳核查認證制度,無法科學完成碳減排、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評估。因此,需要基于公認的方法學,對汽車行業選定標的物的碳排放進行科學量化核算,并保證同一類產品的核算方法、核算范圍和核算邊界保持統一。通過碳中和實施指南的不斷深入研究,汽車企業在碳排放管理體系、碳排放核算、碳數據積累、碳減排、碳核查、碳抵消、碳認證、碳中和聲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不斷的探索、實施、修補和完善,才能促進中國汽車企業、汽車產品和上下游全產業鏈相關主體早日實現碳中和。
瞄準技術前沿,加強汽車行業碳排放核算基礎數據庫建設不同國家和地區獲取的碳排放基礎數據不同,導致不同機構核算結果差異較大,難以為后續的低碳發展和碳中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應基于我國歷年的實際排放情況,建立完善符合我國汽車行業碳排放的核算基礎數據庫,編制汽車組織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清單,建立不同層級、不同來源的碳排放相關數據的信息查詢機制,不斷提高其科學性與系統性,完善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利用數據資源推動工程咨詢業務全價值鏈協同。
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多領域協同
隨著國家對雙碳要求的不斷深化,因應形勢、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改進、提升。加強雙碳篇階段性評估和動態調整,及時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見及建議,并結合投資管理新形勢新要求適時予以修訂。
結論
新可研大綱的頒布實施,是當前我國投資管理工作和工程咨詢行業發展一件大事。而雙碳目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是人類社會脫離碳基能源的重大變革,汽車行業是減碳難度大、可見性強的領域。要考慮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包括供應鏈、制造過程和使用過程的減碳,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并最終實現碳中和。未來,碳排放將成為重要的調控指標。國際碳足跡、碳標簽的設置將是未來汽車國際貿易的重要壁壘,汽車企業應提早布局,強化新能源汽車在生產制造環節的低碳技術,做到碳足跡全程可追溯,實現綠色制造。(作者:方紅燕 郭羽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