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政府及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在工程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作用。本文根據《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通用大綱》、《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參考大綱》,結合城鎮天然氣工程設計特點及目前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水平,從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成果出發,以搜集資料為前提,結合需求分析、數字化應用,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中的幾個要點,以便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參考、運用。
一、編制城鎮天然氣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發現的問題
1.1 基礎性資料搜集不齊全
基礎資料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包括項目所在地的自然條件、規劃布局、能源利用、燃氣發展等多方面的數據。這些資料對于深入了解項目背景,合理選擇技術方案和設備,評估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許多城市燃氣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基礎資料的搜集往往不夠完整,缺乏系統性,導致了研究結果的不準確。資料搜集階段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同時鑒于部分咨詢人員對于業務的熟練程度有限,欠缺對設計資料搜集的深度把握,收集資料容易出現遺漏情況,而基礎資料是否齊全,對項目的研究結果影響巨大,甚至直接影響決策判斷。
1.2 市場需求及調查分析不透徹
以往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文本在介紹完現狀天然氣市場情況后,未對當前供氣市場進行透徹的研究分析。通常是以現狀天然氣市場為基礎,根據目前用戶情況、用氣比例直接對未來市場進行比例式增長,忽略了用戶變化、替換能源競爭、產業政策調整等帶來的后續一系列影響。
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市場預測,不能完整地考慮其它風險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也為后面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經濟、社會效益分析等帶來了不確定性。建設方在后續建設該項目的過程中,缺少對不利因素來的方案對應及動態實施調整。
1.3 數字化應用發展落后
數字化應用包括技術、設備、工程、建設管理和運維、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等方面,建立數字化交付為目的的建設運行機制。具體到城鎮天然氣工程中,主要體現在智慧燃氣系統。
隨著我國燃氣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燃氣智能化的訴求越來越強烈。但在智慧燃氣建設過程中,仍存在智慧燃氣平臺的發展還不夠完善,智慧燃氣基礎設施的智能化程度不足,智慧燃氣相關智能化不完善,智慧燃氣平臺安全性不高四大問題,阻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缺少對智慧燃氣系統的完整介紹,在智慧化建設方面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為智慧燃氣提供資金基礎支持。
二、提高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質量的建議
2.1 提煉搜集清單,逐項進行完善
根據城鎮天然氣項目的特點,資料搜集工作主要是與對應的資料提供部門進行對接。建議按照不同主體進行劃分,具體細分為政府部門和天然氣企業。政府部門和天然氣企業需要搜集的主要資料清單如表1、表2所示。

表1 政府部門提供的主要資料清單

表2 天然氣企業提供的主要資料清單
2.2 細化市場需求及調查分析
“需求分析”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和地方標準規范以及項目自身特點,分析需求現狀和未來預期等情況,研究提出擬建項目近期和遠期目標、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總量及結構,為研究確定項目建設內容和規模提供支撐。企業投資項目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應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需求分析”,更多從“項目市場需求分析”、“市場競爭力”等角度研究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結合目前國內外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四個方面細化市場需求及調查分析。
一是目標市場范圍要明確,目標市場范圍的選擇是確定項目所需供氣規模的基礎,是項目輸配系統建設的依據,是投資的關鍵。
二是市場調查中增加各類用戶說明并對現狀已通氣用戶從戶數、增長率進行量化說明。具體供氣對象根據當地市場調研確定,如根據當地氣候及經濟條件確定,采暖地區一般采用集中供暖、分戶壁掛爐供暖等,其它地區采用燃氣空調,也可供應分布式能源系統。
三是細化市場需求分析,介紹國家相關的產業及財政政策等;對各類用戶與其它替代能源競爭力從經濟性進行量化比較分析;對前五年市場增長率進行定量分析,并增加柱狀圖,有助于對用氣量預測提供依據。
四是增加市場風險分析,主要從價格變化、季節變化、資產風險、替代能源風險、消費結構及其它風險情況對市場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風險防范措施。通過對天然氣市場需求、競爭力等問題的一系列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市場風險減緩措施。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一是政策保障加快市場發展,建議政府從稅收、環境等方面,政策鼓勵最終用戶使用天然氣;二是整體推進市場競爭增強市場承受力;三是完善天然氣長輸管道布局,合理分配天然氣資源。
2.3 加快數字化應用方案的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
智慧管道天然氣系統是以燃氣運營管理標準為準則,緊密結合燃氣企業運營業務流程,以一體化的管理方式,以SCADA系統化(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GIS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收費系統等先進技術平臺對燃氣管網信息、生產調度、營銷管理、客戶服務等業務實現綜合管理,以達到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減少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失,保障供氣系統安全穩定,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站控系統是通過對整個站場設備數據的采集、監視及控制,實現對場站的壓力、溫度、液位、差壓、氣體濃度、閥位、流量等物理數據的采集及控制,對相關設備進行自動和手動控制。站控系統完成采集數據的接收、處理、顯示、調用、入庫,系統功能組態、故障報警等功能。
GIS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能夠支持多種運行體系結構,多種應用終端。以滿足調度中心、網格和員工等不同管理層級的業務管理需求。以GIS技術為基礎,以資產數據為核心,構建數據采集更新-處理入庫-發布共享的一體化資產數據更新維護管理模式,保持資產數據的活力,確保數據的可信度,為信息化系統的應用推廣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OMP(全稱:Ope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運營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服務于巡線及檢測中心、調度中心、維搶中心,OMP是運營管理的重要抓手,立足于安全管理需求,建立“以結果導向、數據做驅動、管理做使能”的安全管控體系。
管網物聯數據采集及監測(SCADA)系統主要服務于調度中心。SCADA云平臺定位于供調度人員對現場各種輸配數據進行實時查看、在線分析,對管網運行狀況給予準確評價,實時給出優化調度方案,及時地對管網各相關設備、設施進行調整,達到合理調度,安全平穩供氣,節約能源與資金,加快緊急事件反應時間,減少損失,提高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視頻AI智能監控系統主要服務于調度中心,視頻AI平臺定位于燃氣輸配的重點環節,主要是場站管理。目前已對公司所有的場站進行無死角的視頻監控覆蓋,對關鍵場景、作業環節和現場工況實現實時動態的安全監管;重點位置配置具備視頻AI技術的終端設備,實現智能化的燃氣泄漏、火點監測、人臉識別、安全帽及工作服的識別。
應急管理系統主要服務于公司調度中心和維搶中心,平臺從事前的監測預警、事發的接警調度、事中的應急救援和搶修、以及事后的評估總結、對應急事件的全過程進行閉環管理的同時,還可通過事件復盤功能查看全流程的信息化留痕。
客戶服務系統(CRM)建立客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覆蓋客戶服務全過程的業務。結合當前先進服務理念與技術,在扎實做好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市場開發逐步向敏銳洞察、敏捷精益管理的方向推進;業務辦理逐步向O2O一站式服務方向推進;抄表計費逐步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推進;收費向自助式、多渠道及線上推進;核算發行向智能化、自動化演進,表具配件管理逐步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安檢、維修、故障處理等現場作業服務向移動化、標準化、自動化方向推進。
三、結語
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項目前期決策階段的重中之重,報告質量直接影響到業主投資效益。本文在這里只是針對以往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中容易忽略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想法,希望在實際運用中可以對編制人員有借鑒作用。但是工程設計不是千篇一律,可研報告的編制更是獨一無二。編制人員在使用過程中,說先應對項目進行整體分析、評估,結合項目自身特點,靈活運用,確保工程設計質量。(作者:王淑潔,劉冬枝,何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