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創新者,農民發揮主體作用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新時代,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農民對產業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需進一步提升。為激發農民的主體意識,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需要尊重農民,提升農民的主體意識;通過政策引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通過促進農民增收,激發農民的生產主動性;通過引領農民創新,增強農民的創新性與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民奮斗?!币龑мr民參與、振興鄉村產業,發揮農民在產業振興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關鍵。產業振興視域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使農民發揮主體作用。
一、尊重農民,提升農民的主體意識
當前我國鄉村出現年輕勞動力外流的現象,農民返鄉進行建設的意愿較低。農民的主體意識較為薄弱,對自身的主體作用認識不足。因此,鄉村產業振興亟需提升農民的主體意識,激發農民的主體作用。第一,尊重農民意愿。農民是鄉村真正的主人,要尊重農民群體的意愿,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關切的利益問題。尊重農民意愿,要尊重農民共同富裕的意愿,為農民創業提供項目與資金扶持;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問題,制定符合農民意愿的土地權益保護制度;尊重農民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為農民群體提供新型職業教育渠道與條件。
第二,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激發農民的主體意識,就要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營造社會尊重農民的良好氛圍,增強社會對農民的社會認同感。可以通過拍攝農民生產生活的宣傳片、紀錄片,肯定農民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講述農民故事,宣傳農民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肯定農民的主體作用;通過表彰優秀農民代表,展示農民在鄉村生產、創業過程中的優秀事跡,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三,強化農民責任意識。農民在糧食安全、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等方面擔負著重要責任,但對自身肩負的責任認識不足。要對農民進行責任意識教育、主人翁意識教育,破除農民群體的“看客”心態,幫助農民群體樹立實干精神,使其全身心投入鄉村產業振興中。

二、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推動力。面對當前鄉村發展中農民生產積極性不足的現實問題,政府應積極出臺引導農民的政策,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第一,用活鄉村產業獎補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動力。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政府要積極出臺農業補貼政策,如良種補貼、耕地保護補貼、農田建設補貼、農資農機補貼、農業技術補貼等。政府也要為農民群體提供創業支持,為農民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保障。
第二,聚焦土地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土地是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并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最能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關鍵要素。因此,政府要積極出臺相關土地政策,穩定農民的生產自信心,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榜樣示范引領力量。通過樹立農民榜樣,傳播優秀農民事跡,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可以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目前,國家通過評選“年度十佳農民”,為農民群體樹立了優秀人才榜樣,引領農民群體向前邁進。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激發農民的生產主動性
增收致富是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標,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途徑。為促進農民增收,要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鼓勵農民創新創業。
第一,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當前市場對農產品提出更高的需求,要求農產品品質化、綠色化、品牌化。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要緊跟市場需求,因此,農民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大力生產綠色、安全、高品質農產品。
第二,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目前,農民通過朋友圈、短視頻等網絡平臺宣傳農產品信息,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助力農產品銷售,增加自身收入。政府應積極搭建“互聯網+農業”平臺,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的網絡銷售渠道。同時,要助力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擴大產品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
第三,開拓鄉村產業新業態。當前鄉村旅游資源呈零星式分布,出現孤立且同質化的特征。因此,要充分利用村落集群,整合不同鄉村資源,實現整體規劃布局,將單一的鄉村景色串聯起來,打造鄉村旅游集群。同時,可通過設計特色文創產品,激發游客的購物欲望,并鼓勵農民通過網絡平臺銷售文創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第四,鼓勵農民加入合作社,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合作社通過將農民組織在一起,實現生產上的聯合。農民合作社能夠為農民提供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加工、銷售與市場信息等多方面的便利,彌補小農戶分散經營的不足。農民合作社通過整合地方優勢產業資源,積極與政府、龍頭企業合作,實現產業規?;洜I,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農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收入分配方式,幫助入社農民實現增收。
(四)加強創新引領,激發農民的生產創新性
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我國鄉村產業發展由“增量”向“提質”導向轉變。為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創新引領,推動農民的生產創新性、創造性。
第一,加強創造性人才培養。首先,打造高質量鄉村干部隊伍。組織鄉村干部隊伍到黨校、知名高校接受培訓,提升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工作能力。其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組織農業技術人才下鄉開展培訓,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生產新知識、新技術;與農業高校開展合作,依托其優秀教育資源,培訓農村本土技術人員;建立農民培訓機構,使農民樹立先進生產經營理念,提升勞動技能。最后,加強鄉村優秀人才引進力度。當前,鄉村“引鳳還巢”工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應繼續加大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吸引高層次人才返鄉留鄉。
第二,加強創新性技術培訓。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科技水平比較低,在農業育種創新、農機研發等方面存在創新性不足的問題。要加大農業創新技術培訓,建設農業高科技園區與示范基地,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發展平臺;加大對科研創新項目的投入,組織農業科研隊伍,推動農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第三,加大創新資金支持。為進一步鼓勵農民創新,要為農民提供創新資金、技術、項目的支持與援助,鼓勵農民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徑。要鼓勵農民創業,為農民提供創業項目、創業貸款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政府可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對擁有技術創新成果的農民進行補助、獎勵。
四、結語
農民主體作用的發揮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在產業振興視域下,為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要通過提高農民的自我認同感、社會認同感,提升農民的主體意識。同時,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作者:李浩卓,劉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