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講了閩寧鎮產業發展現狀,探討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本章節將在此基礎上針對寧夏閩寧鎮提出了持續加大對口扶持力度、優化產業布局、實施品牌培育行動等對策建議。

一、持續加大扶持力度
第一,持續落實“五級書記”包抓閩寧協作重點村鎮機制,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的閩寧對口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堅持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全力推動閩寧協作任務落細落實。第二,依托各類葡萄酒莊、溫棚園區、就業幫扶車間,讓群眾在家門口變身產業工人,落實落細穩崗支持和擴崗激勵措施,引導企業積極營造團結和諧的勞資關系。加強玉泉營農場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實施園藝村、木蘭村、福寧村污水管網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實現移民地區環境優、村莊靚、景色美。第三,出臺購買通用廠房、動工竣工、設備采購、能源和物流補貼、貸款貼息、用工和人才引進政策等方面配套政策,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落實“持證上崗、亮牌服務、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群眾評價、受理舉報”,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全面落實優惠政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第四,完善閩寧鎮“產學研”合作機制,以項目為抓手,選拔、支持一批領軍人物進入農業技術創新領域,為閩寧鎮創建良好的農業人才發展環境。及時幫助援寧干部人才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營造暖心、舒心、安心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激發干部人才干事創業的熱情。
二、持續優化全鎮產業布局
第一,按照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結構和布局,堅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指導原則,以產業發展為載體,構建“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將種植、養殖、葡萄酒及文化旅游、電子商務、勞務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明確發展定位。不斷推動農業生產量質齊升,充分發揮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優勢資源,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推進養殖產業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桶l展產業化;利用現有的農業基礎設施,加快產業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第二,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依托閩寧新貌展示中心、賀蘭紅共享酒莊、設施溫棚園區等觀摩點,推動形成“研、學、游”一體化文旅產業鏈,打造“休閑游樂+旅游觀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用多彩文化浸潤百姓生活,將體育賽事與文旅體驗、農特產品推介等活動進行有機融合,讓“賽事流量”變“旅游留量”。第三,商貿物流發展穩步推進,積極引進營銷資源,發揮信息化技術手段,依托山海有你、閩寧故事、禾美車間等企業及110國道兩側商貿物流帶,亮化“鄉韻閩寧”消費公共品牌,打造電商直播全域服務平臺,構建直播帶貨新發展格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四,補齊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等供應鏈、配套鏈,鼓勵和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減少產后損失,延長供應時間,提高質量效益。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開發系列化的加工制品,實現多次增值。推進綜合利用加工,以加工流通帶動業態融合,推進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三、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第一,以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推動形成農業品牌格局。(1)積極進行品牌宣傳推廣,例如舉辦特色農產品文化活動,設立相關參觀、瀏覽中心,制作宣傳冊和宣傳短片向外推廣閩寧鎮特色農產品;并借助國內各大農產品展示展銷會、博覽會等渠道[6],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抖音”“快手”直播帶貨等新興手段,不斷豐富品牌市場營銷手段,將本土特色優勢產品與國內外市場接軌,提升區域影響力和品牌競爭力。(2)依托“互聯網+村(社區)+服務”模式,形成整合產品資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業態。鼓勵各部門(單位)采購扶貧農產品,支持電商平臺設立扶貧產品專欄、愛心助農綠色通道等,倡導購買扶貧農產品,進而形成社會助力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第二,與周邊高校、研究所合作實施產學研項目,探索發展多主體參與、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產業融合發展上實現突破。深入開展農民技能提升行動,用好閩寧勞務協作服務基地,開展各類勞務及農業種植養殖知識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讓技高、薪高成為一種常態。圍繞實際需求,結合科教文衛“三下鄉”活動、農業產業指導員和科技特派員駐村幫扶等機制,組織專家和志愿者走村入戶,把農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身邊。
第三,提升產業協作水平。認真貫徹閩寧協作聯席會議部署要求,拓展人才、技術、資源等領域深層次合作。堅持高層互訪,推動黨政主要領導互訪常態化,高位推動閩寧協作全面發展。加強閩寧產業園的扶持,發展以產業園區為單元,園區內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合作社和農戶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化聯合體。主動對接廈門市思明區、湖里區,加強人員交流,選派優秀掛職干部、致富帶頭人交流學習,促進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推動社會交流,鼓勵醫院、學校建立結對關系,促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閩寧鎮輸送。在“數字中國”戰略引領下,融合“數字福建”和“數字寧夏”建設,與廈門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社會實踐等方面開啟全面戰略合作。
結語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閩寧鎮還需重質量促轉型,加快項目謀劃實施。以發展產業穩定就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調動農民就業的積極性,引導移民群眾增強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激活提升就業水平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夯實農村產業經濟的基石。抓好基層黨建和干部隊伍建設工作,發揮黨員干部“雙帶”本領作用,依托產業優勢持續壯大閩寧鎮經濟,凝聚各方合力,利用好資源優勢,推動產業的大發展、大提升、大跨越,著力實現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纳鐣髁x現代化新閩寧的目標。(作者:張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