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旨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茶產業作為中國傳統農業領域的重要產業之一,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推動生態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從產業布局、產品品牌建設、茶產業鏈延伸、茶旅融合、營銷模式創新等方面給出了對策建議和發展路徑,具體如下:

一、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茶園提檔升級
合理規劃茶產業布局,重點打造三里城鎮“茶葉公園”,改造高齡茶樹和低產茶園,大力推廣鄂茶1號,中茶108等優良品種,加強茶園測土配方施肥,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高茶園集約化程度,引進現代化的茶園機械設備采摘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茶園標準化生產管理,建立安全優質高效茶葉生產示范基地。
二、打造知名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確立以“大悟綠茶”為主的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展戰略,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品牌質量和信譽,增強品牌創新能力,樹立品牌形象,從種植、采摘、加工和包裝等環節加強品質控制,確保產品的安全和優質,做好“打造品牌、點亮品牌、展示品牌、培育品牌”文章。通過多種渠道,包括廣告宣傳、公關活動、線上線下推廣、茶文化傳播等方式,加強“大悟綠茶”品牌傳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茶葉市場競爭力。
三、延伸茶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大力實施“鞏固綠茶、拓展紅茶、開發抹茶等特色茶和精深加工產品”的多元化開發戰略,提升“大悟綠茶”加工水平,完善“大悟茶”不同形態和不同等級的生產加工技術標準,加強技術創新,積極開發茶飲料、茶食品、茶提取物等,推動茶葉精深加工,提高茶葉資源綜合得用率,大力發展茶包裝、茶具及茶文化藝術品等相關配套茶產業集群,構建新型的現代茶產業發展體系,延伸茶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依托資源稟賦,推動茶旅融合
依托大悟自然資源,加強茶旅融合,講好“茶文化故事”,充分利用革命老區“中原突圍”第一槍紅色文化;大悟峰山十八潭“一紅一綠”兩個4A級旅游景區。宣傳好美麗金嶺、北山紅葉、九女潭、鐵寨等自然風光;挖掘好全縣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路子花鼓戲、大悟織錦帶、高腔皮影、鋼鐮大鼓等民俗文化。讓人們領略中國烏桕之鄉、名茶之鄉、板栗之鄉、國家經濟林建設示范縣、國家綠色食品花生標準化示范區和全國油茶重點縣自然資源,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和茶文化,助推茶產業發展。
五、多元營銷、提高市場競爭力
茶產業通過多樣化的市場推廣和營銷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開展多元營銷,線上線下渠道的推廣、廣告宣傳、促銷活動等手段,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葉專賣店、超市、電商平臺等,擴大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推進茶產業的發展。拓展國內外市場,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創建“孝感紅”公共品牌,發揮好現有的俄羅斯、迪拜“中國茶海外展銷中心”,做強抹茶出口,打造抹茶品牌,讓茶農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六、政府扶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領導重視、政府支持,制定相應的政策規劃,鼓勵農民將傳統種植方式升級為現代化的茶葉種植技術,以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此外,還應注重農民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和技術支持,以促進茶葉產業的發展,及時解決農民在茶葉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打造“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整合資金推進茶葉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實現產業共建、協同發展。政府要為茶葉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土地政策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經濟支持。龍頭企業也應發揮專業優勢,提升茶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引領、帶動、指導為一體的為茶農戶、農村合作社搞好服務,共同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總之,鄉村振興與“茶產業鏈”有著緊密的關系,茶產業的發展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通過提高茶葉品質、推動茶葉加工與品牌建設、加強茶旅融合和引導茶企和農民合作,可以推動大悟縣茶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山區經濟的繁榮,將為大悟山區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者:羅燦,陳華成,龔夢,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