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實現管理精細化、產品差異化、服務精準化、決策科學化和客戶體驗個性化的目標,需以數字規劃為起點,以數字能力為主線,以轉型價值為導向,以數據要素為驅動,以生態協作為支撐。

一、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1.管理精細化
不確定的環境對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應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通過“數字技術+管理創新”雙輪驅動,在積極探索開辟新收入來源的同時,保證企業內部卓越運營。構建企業智慧大腦,通過大數據所驅動的持續學習、糾錯和演進迭代,實現企業智慧管理能力的持續提升,從而幫助企業隨著內外環境和目標變化,動態調整業務、組織和資源配置,實現企業持續成長。通過共享服務模式滿足相關組織和人員的共同需求,達到輔助企業管理決策的目的,實現智能化管理。
2.產品差異化
在以標準化為目標的工業時代,企業搶占市場依靠的是擴大生產規模和拓寬銷售渠道。但是客戶需求“千人千面”,消費市場考驗企業的不再是企業規模,而是如何憑借技術和產品,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產品差異化的目的是利用業務重構與創新的數據驅動模式,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服務和產品。企業必須轉向網絡平臺選擇更廣泛的供應商,獲取更詳細的消費者消息,推出更豐富、更復雜的產品線,構建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購物渠道與體驗場景,以更精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面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企業需要對用戶進行分層、分群、分類,為不同的用戶在不同的時間提供不同的產品。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畫像,可以精準了解用戶的需求,快速為用戶提供相匹配的服務。
3.服務精準化
企業數字化轉型涉及的各種服務,如內部各部門所需要的數據要求、流程定制、管理決策和外部客戶所需的個性化定制等,都可以做到精準地定制,從而滿足不同的需求。在服務的生命周期內,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個性的需求,提供全程的解決方案。精準化的服務可以為各級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使管理精準化和科學化,使企業基業常青;也可以滿足客戶個性的需求,提高滿意度和忠誠度,為企業形象帶來效益;還可以提高業務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降低企業成本。
4.決策科學化
現代組織、機構、企業需要科學決策。企業數字化轉型恰恰能以數字化技術,提供滿足決策過程中每個步驟所需要的各種數據,以及實現每個項目的各種技術,有效減少各種失誤和臆斷,從而保證決策的科學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了企業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數據驅動的企業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將洞察轉換成最佳決策,得以精準執行。強化內外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應用、治理能力建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科學決策和精準執行。
5.客戶體驗個性化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化,客戶體驗成為產品“終極競爭力”。良好的客戶體驗能夠提高客戶參與度、轉化率、品牌忠誠度,進而帶來企業收入和利潤率的提升,同時可以使企業在數字世界中創造差異化,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能夠建立全渠道多觸點的營銷模式,實現精準營銷,并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高級分析等數字技術,實時感知客戶,快速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建立動態的客戶畫像,讓客戶可以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各階段都獲得參與感。這不僅創新了產品的交付和服務模式,同時也更好地響應、服務客戶,提升與客戶持續互動的能力,與客戶合作共贏。
二、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路
1.以數字規劃為起點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新技術的實施和運用,而是對企業戰略、人才、商業模式以及組織方式產生深遠影響的全面變革。隨著數字化建設成本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大,企業在啟動數字化轉型工作時也越來越謹慎。價值驅動、戰備關聯、由點及面、領導主抓等,都是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原則及關鍵點。采用數字化思維與科學方法整體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成為眾多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企業應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統籌規劃,并圍繞客戶體驗和業務戰備展開數字化頂層設計。
2.以數字能力為主線
數字能力是企業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加強履約水平,從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脫穎而出的核心能力和根基。若缺少基礎數據的支持和應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新挑戰的響應能力、新場景的適應能力、新業務的開拓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即是空談。因此,提升數字能力是實現數字化落地的基礎,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工作路徑。
3.以轉型價值為導向
為社會創造價值是企業一切活動的指揮棒。企業轉型變革的目標必然是以創造商業和社會價值為導向。一旦有了明確價值導向,數字化轉型才會有意義,企業內部各層級才會認可轉型的必要性。在此前提下,借助企業外部的力量,結合企業內部的經驗,分力實現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和能力主線在業務場景中的具體落地,才能實現有效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4.以數據要素為驅動
數據作為中小微企業的一種新生產要素,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構建從動態感知、智能決策到自動執行的全鏈智能閉環。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生產、靈活供給、精準營銷、智慧運營、生態協同等業務場景,助力實現體驗優化、效率提升和價值創造。同時,可建設共享機制,由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組建新的研發機構、成立聯合實驗室、合同開發項目和其他形式,做到技術共享,以及鼓勵科研院所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成果轉化。從人才吸引和培養的角度,在加強科研院所和企業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的同時,應當積極探索政府,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企業多主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模式。
5.以生態協作為支撐
生態協同創新將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對中小微企業來說,在新的技術支持下,企業內外的互動更加直接,企業與市場的邊界更加模糊,企業內部成員與生態以及成員之間的協同作用變得更加頻繁高效。大家開始以生態思維考慮組織的形式和發展,從一個封閉的機器轉變為開放的系統。企業將創造一個更開放、更廣泛、更協作的合作生態,在技術創新和產品改進的基礎上,加強生態合作方式的產業解決方案場景設計,為改變和創新賦能。建立市場化服務與公共服務雙輪驅動,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多要素支撐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生態,解決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難題。
三、結語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我國數量最大、最活躍的企業群體,中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下,更要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減負,用數字化助力中小微企業轉型,推動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作者: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