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戰略的實施,隴南市各縣(區)按照“一核、兩心、三軸、四區、十線、百村”全域旅游格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已逐步開啟了隴南鄉村旅游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隴南鄉村旅游應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內容,結合隴南市鄉村發展的實際,選擇合理規劃鄉村產業、加快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優化就業環境、培育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做好鄉村旅游營銷和發掘鄉村優質文化、統籌推進鄉村旅游與其他旅游有機結合等合適的發展路徑,這是新時代隴南發展鄉村旅游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勢必有效推動隴南鄉村旅游發展,為隴南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本文以隴南市鄉村旅游發展實踐為案例重點分析區域鄉村旅游發展所選擇路徑,為新時期隴南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借鑒,具體如下:

一、規劃先行,合理開發旅游資源,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產業振興要以農民為主體,合理規劃鄉村產業,科學利用鄉村資源,加快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做好鄉村旅游規劃。自然資源部于2019年已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對開展“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進行指導。隴南市各縣區應以該意見及其他系列文件為遵循,將村莊提升改造、鄉村旅游建設等涉及鄉村發展項目統一納入并開展規劃和設計工作。開展鄉村旅游規劃工作要精準把握鄉村旅游設計的價值取向、品質內涵和標準要求,避免跑偏走樣;要尊重鄉村原始風貌,存續好鄉村本真的味道;要研究當地產業結構,構建“三產融合”的產業格局;要深挖鄉村農業文化旅游資源,將其融入鄉村旅游設計之中,做到有根可循。
二是要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繼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尤其是旅游相關設施。隴南市政府已于2022年4月出臺了《隴南市文化旅游康養產業鏈建設方案》,提出圍繞構建“一核、兩心、三軸、四區、十線、百村”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推進文旅康養產業提檔升級”,并從支持項目建設、積極招商引資等八個方面作出全面部署,確保項目有效落地。各縣(區)應以該方案為指導,對自然村旅游景區建設先行科學規劃,按照景區質量等級標準確定建設任務,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投入,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提高鄉村旅游通達性,增強游客體驗感。
三是建立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區,助推三次產業融合。推進鄉村實現三次產業融合核心在于抓住鄉村比較優勢進行產業定位,根據資源稟賦情況來選擇三次產業融合具體的路徑。隴南市成縣陳院鎮梁樓村已有了成功做法,該村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引導村民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陳院鎮政府通過實施梁樓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對梁樓村基礎設施實施升級改造,同時引進甘肅民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設“成州歡樂園”一期項目,已開園項目民豐冰雕館、科技館、室外游樂場等日均接待量達2000人次以上,總收益已超120余萬元。目前,成州歡樂園二期項目包括兒童互動旱噴廣場、水上冒險島、空中漂流組合滑梯等項目順利開建,梁樓村景區未來將是集餐飲、娛樂、購物、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綜合體。
二、優化就業環境,培育鄉村旅游人才隊伍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一是挖掘培養本土人才,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揮隴南市電子商務職業教育集團人才優勢,與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開展產教融合,建立隴南鄉村旅游產業學院,通過校企合作,開展鄉村旅游人才規模化培訓;繼續實施好隴南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重點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引導新聞宣傳機構和社會專業機構,開展農村電商直播培訓、新媒體運用等,提升現有勞動力人力資本水平。二是吸引社會人才投身鄉村,重點引導“城歸”青年回鄉創業。政府相關部門應繼續完善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引進大學生等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和鄉賢人才。完善政策性就業創業的長效激勵機制,以“鄉愁”吸引鄉賢人才回鄉創業,形成良性循環。
三、利用新媒體進行市場整合,做好鄉村旅游營銷
鄉村旅游受到地域、人才等因素的制約,新媒體能夠突破時空的阻隔,實現信息的快速覆蓋。針對鄉村旅游資源的特性和旅游者特征,采取有效市場營銷戰略,可以促進鄉村產業的快速發展。具體而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開發差異化鄉村旅游產品。要以鄉村地域為基礎,挖掘村域旅游資源,著力開發具有自身文化底蘊的旅游產品;針對不同游客群體開展營銷,提供相應旅游產品。其次,利用融媒體進行推廣,提高旅游產品的知名度。新媒體的出現,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村級組織或合作社等主體應嘗試利用各種新媒體,尤其是微信和短視頻,對鄉村旅游開展營銷。尤其要重視短視頻營銷,借助抖音、快手等平臺,將相關內容精準推介,增強旅游產品的影響力和對游客包括潛在游客的吸引力。最后,規范合理定價,增強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對旅游產品的合理定價可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定價時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習慣,還要考慮市場供求關系。迎合不同的目標群體,針對旅游淡旺季、差異化的營銷渠道,采用不同定價方式,讓定價更趨向合理。
四、發掘鄉村優質文化,統籌推進鄉村旅游與其他旅游有機結合
當下的“有用性”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前提條件。隴南鄉村旅游資源異常豐富,深挖這些優質資源蘊涵的文化,推進鄉村旅游與其他旅游有機融合,是當下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是要推動人與物的融合。隴南鄉村有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和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為推動鄉村文化傳播提供了客體;鄉村旅游將眾多游客吸引到鄉村,這為接受鄉村文化熏陶提供了主體。基于此,合理開發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讓其成為吸引游客的賣點,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創造文化二次傳播,形成文化旅游雙向互補。同時,要進一步推動內外融合,尤其是推動優質縣城文化與鄉村文化結合。旅游的發展給鄉村帶來了財富和來自鄉村外部的文化理念,這將有助于推動鄉村文化現代化進程。隴南市康縣近年來深挖北茶馬古道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飲食文化等,定期舉辦“品味最美鄉村歡享生態美食”鄉村旅游文化美食節,陸續實施“歷史再現”工程(即啟動收集村莊舊時器物,利用鄉村閑置房改建成風格各異的村史館、博物館等),同時還充分利用和轉化文化建設成果,立足鄉村文化,實踐開發“生態+文化”鄉村旅游新模式,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可復制的“康縣模式”。
二是打造特色的鄉村文化振興區域。這方面可借鑒福建“鄉愁文化”復興經驗,即啟動“記得住鄉愁”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計劃。隴南各縣符合這樣鄉愁記憶的歷史文化名村很多,可以營造鄉愁文化空間,爭取設立隴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進而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隴南理想范本。
三是要推動鄉村旅游與康養旅游深度融合。通過深挖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來突出各景區獨特的文化品牌,進而呈現特色亮點;挖掘文旅資源和鄉村中醫藥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康養新興產業,豐富文旅康養產品內容,編制各縣(區)精品鄉村旅游線路;圍繞鄉村厚重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做好鄉村旅游宣傳工作,讓隴南各縣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推動文旅康養產業提檔升級的新動能。(作者: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