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這得益于汽車市場的廣泛開放和政策的調整,以及競爭的加劇。然而,中國在國際市場的拓展、對關鍵技術的掌控、供應鏈的穩定性、產業服務的完善和對高端品牌的認可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改善。

一、國際市場占有率不足
雖然近幾年受新冠疫情的沖擊,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速,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為675萬輛,同比增加108%,滲透率更是進一步攀升至8.3%,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21年,中國、歐洲和美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者群體。其中,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額分別達到50%、35%和8%,顯著高于歐洲和美國。然而與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的開發存在嚴重不足,從市場布局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百分之九十銷量集中于國內市場,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以期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更大的成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球布局能力相對較弱,主要集中在國內,而歐洲、美國等汽車制造企業除了在當地和本國生產,同時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布局。
二、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欠缺
中國的動力電池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從單體材料、關鍵部件、制造電池整包等,中國的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均居全球前列。寧德時代的無模塊化技術以及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的推廣,更是為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的動力電池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出的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多地采用這些國家的最先進的技術。然而,中國在汽車芯片領域的研究與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晶圓體、光刻機、核心控制類芯片的技術水平均存在明顯的差異,而且由于生產線的緊張,這些領域的研究與開發仍處于落后狀態。比如技術研發的滯后、應用的缺乏、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依賴等,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受到國外先進制造技術的阻礙,從而導致了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
三、配套設施不完善
由于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規模、覆蓋范圍以及安裝質量等方面都會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確保充電樁的合理安裝與有效運行,對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2020年至今,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公共充電樁數量均出現了顯著的增加,其中中國的增幅最大,達到了歐洲的2.8倍,美國的8.1倍,這一趨勢在全球范圍內表現出了顯著的優勢。根據車百智庫數據,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設備數量為520萬臺,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增長65萬臺,私人充電基礎設施增長190萬臺。
盡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但是其配套設施水平卻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充換電設施的供應量依舊不足,全國的車樁比例只有2.5∶1,遠遠未達到一車一樁的水平,并且慢充樁仍占大多數,充電效率總體偏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充電設施的投入,目前市場上的充電樁運營平臺眾多,布局不合理,設施維護以及運營模式仍待完善。
四、缺乏高端品牌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擺脫了過去由外部(外)資車企壟斷的格局,而是由本土自主品牌所掌控。2021年,由于外資汽車公司紛紛投放新能源汽車,這給國內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得其在該領域的占比顯著減少。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種類繁多、性價比極高,自主品牌的產品實力不斷增強,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并且正在逐漸拓展國際市場。到2021年,中國本土品牌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軍者,其銷量排名位列8位,為國家帶來了重要的國際影響力。盡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在市場上有一定的份額,但是它們的認知度還是不夠理想,特別是像比亞迪和北汽這樣的國際大公司,其認知度要遠超過歐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變得更加激烈,不僅自主品牌將會大力投入,而且外資和合資品牌也將會迅速進入這一領域。因此,我國更應該重視提升品牌認知度,以求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作者:溫鄭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