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馬池鹽湖片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西北邊界,距離縣城中心12公里?;R池水域范圍達6.6平方公里,片區總用地規模18平方公里。鹽湖片區屬于半干旱生態過渡地區,屬于典型的生態敏感地區,社會經濟滯后,亟須轉型發展。
一、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定邊縣處在中國農牧交錯帶上,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徑流少且無過境河流?;R池片區位于定邊縣北部風沙灘區,緊鄰毛烏素沙漠南緣,區內有大面積鹽堿地和沙帶,生態環境脆弱敏感。
鹽湖水蒸發量較大,需要通過城市中水排入湖中補充水量。花馬池片區地勢低洼,也成為區域雨水匯集之處,但由于城市中水及雨水缺乏有效凈化、水體內部缺乏循環系統、日常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造成鹽湖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呈現水藻泛濫,氣味刺鼻,鹽湖礦物質沿湖岸堆積等現象。受鹽湖影響,周邊土壤鹽堿化嚴重,植被稀疏,土壤堅硬。花馬池嚴重的水體污染也影響了周邊村莊人居環境,亟須進行整治修復。
二、產業發展引領不足
花馬池片區現狀產業為旅游業與鹽化工產業,但發展狀況不佳。鹽湖南側建設有鹽化工廠,企業自1960年成立建廠,曾是陜西省唯一產鹽企業,后由于定邊石油產業興起、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等因素,鹽化廠處于持續虧損狀態。鹽化廠當前廠區使用面積僅占20%,產品主要以化工用鹽為主,不僅對環境產生污染,也造成了鹽湖資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亟須轉型發展(見圖3)。

片區已根據鹽湖歷史文化遺產形成一定旅游基礎,但現狀遺址展示方式單一,未能有效激活文化遺產活力,加上設施簡陋,旅游活動吸引不足,生態景觀缺乏保護等因素,旅游業發展停滯,無法帶動片區發展(見圖4)。相比于國內其他鹽湖資源,花馬池片區尚未有效利用鹽湖資源特色,形成獨特品牌。周邊鄉村空心化嚴重,產業以農業、畜牧業為主,村民收入較低,村莊發展缺乏動力。
三、空間布局有待優化
3.1空間要素多元
花馬池鹽湖四周風貌特征呈現明顯分區,擁有鹽田、工廠、村莊、遺產、旅游設施等多種空間元素(見圖5)。鹽湖東部建設情況較好,呈現鹽湖與濕地并存的豐富景觀,鹽化廠管理辦公、生產車間及職工宿舍建設在此,占地785畝。東部是主要的文化遺址區,遺存長城遺址、軍事營堡遺址,是花馬池片區作為明清時期抵御邊疆的歷史見證;紅軍359旅打鹽窯洞遺址體現定邊鹽湖被譽為“中央第一財政”的重要紅色文化價值。鹽湖北部視野開闊,大片白色鹽灘形成特色景觀,四處村莊散落其間,涉及200余戶村民。鹽湖西部打鹽池保存完整,數量較多,遺存一處鹽專隊舊址,現已廢棄。鹽湖南部由于地勢原因形成低洼濕地灘涂,大量鳥類在此聚集。

圖 5 花馬池鹽湖片區資源空間分布
3.2基礎條件薄弱
現狀已在花馬池周邊建設少量游船設施、觀景平臺等簡陋旅游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主要依靠鹽場堡鎮提供,設施布局不合理。當前環湖游覽線路尚未形成,鹽湖周邊道路建設狀況以村道與廠區生產道路為主,尚未硬化,行車狀況較差。
3.3建筑風貌混亂
鹽湖周邊建設以鹽化工廠、村莊民居和打鹽隊舊址為主,建筑風貌不一,建筑質量以三類建筑為主,部分工業建筑由于生產需求建設質量較高,但仍有大量臨時建筑、土坯房混雜其中。村莊尚未經過美化,以村民自建磚房為主,大量用房殘破閑置。
四、多元主體缺乏協同
花馬池片區地域面積廣闊,涉及利益主體較多。鹽化廠享有廠區土地產權及鹽湖開采權;鹽湖北側土地為四處村集體所有;定邊縣政府管理花馬池片區旅游發展,負責建設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未來將引入負責片區開發的企業進行一體化開發。眾多利益主體造成管理混亂、項目難以實施、資源浪費等問題,需要統籌多方主體,協調利益平衡,共同推進片區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作者:聶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