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的方式,為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做出貢獻。在這樣的背景下,石家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后文簡稱:經開區)被賦予了新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發展目標不僅僅要滿足區域內經濟活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推動石家莊經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的關鍵驅動力,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本章將重點剖析了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完善發展的建議。
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
一、外部競爭加劇
生物醫藥產業是各省重點發展產業。以深圳市為例,深圳市于2022年發布了《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積極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技術攻關和協同發展。在基因檢測、醫療器械、創新藥等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涌現出一批具有國家級龍頭企業和創新型示范性企業,其中包括華大基因、信立泰、健康元等,構建起較為完整的醫療健康產業鏈。通過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與聯盟,促進資源的共享和技術交流,加速新藥研發、醫療器械創新和高端技術的引進,使得深圳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更加完善。而各省市建立的強大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勢必對經開區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
二、國際化程度有待加強
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已經擴展到國際層面。廣州市政府在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時就相當注重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融合:廣州經濟開發區將生物醫藥產業視為產業升級的突破口,建立了研發、測試、制造全產業鏈的生態布局,覆蓋藥品、醫療器械、試劑等領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全過程。產業規模突破1700億元,吸引了超過3000家生物醫藥企業的入駐,其中包括強生、阿斯利康等國際知名企業。

相比之下,經開區企業主要集中在本土企業,缺乏知名跨國制藥企業的進駐,國際化程度還有提升的空間。
三、未能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
區域間的合作和協調仍存在一定的障礙,京津冀行政邊界限制了資源的流動和合作的深化,三地政府在政策引導、產業布局和項目審批等方面的協同仍需進一步加強。其次,人才流動和合作互動不夠。盡管京津冀地區擁有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但人才流動和交流合作相對較少,科研資源的共享和技術轉移、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仍有待加強。
四、石家莊市內存在資源爭奪現象
除了經開區,高新技術區也以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發展的重心,兩區域之間存在資源爭奪和內卷問題。各區提供的優惠政策和補貼,導致資源不合理配置和浪費。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過度投入研發和生產,造成重復建設和低效運營,降低了產業整體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經開區完善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第一,優化支持政策,強化政策對產業發展的指引作用。從統計數字上看,對于生物醫藥這類注重研究開發的行業,補貼政策往往是政府相關部門最偏好的手段。但補貼類政策往往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企業逆向選擇,導致實際效果和預期產生極大偏差。另外,補貼政策自身也有局限性,財政預算的限制以及政府審批的速度跟不上企業項目申報的增長。在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時要削弱補貼類政策的數量和補貼力度,鼓勵企業探索基礎研究、產業發展與市場開發,突出企業創新發展的地位,強化科研引領的持續力。
第二,統籌產業規劃,合理進行產業分工協作。區域發展需要擁有全局性、整體性、系統性思維,要突出政府的主導作用,由政府牽頭完成各個區域之間的聯動合作。北京和天津作為最主要的科技創新前沿基地,要持續為河北提供技術轉化的支撐,經開區要做好對接工作,不僅要做好人才引進,更要建設好成果轉化平臺,將科技人才優勢變為發展成果;經開區要和高新區、趙縣生物產業聚集區、正定自貿區做好明確的產業分工,建立區域合作平臺和技術交流機制,發揮各區優勢,避免內耗,鼓勵各區的合作與資源共享。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和市場開拓,“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參考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經驗,經開區應積極尋求與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的合作機會。參與國際展會和交流活動,加強與國外企業的合作溝通,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和資本進入,拓展海外市場。
第四,堅持“守正創新”,打造生物醫藥特色品牌和競爭優勢,著力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進程。致力于提高中藥材種植的質量和效益,提升經開區內中藥材的精深加工水平,通過高效的萃取工藝和中藥計量標準化,生產出更具優質的中藥產品。培育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名方大藥和獨具特色的拳頭產品,以提升中醫藥產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在產業創新方面,經開區要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結合“健康河北”和“樂享河北”建設,發展“醫、康、養”深度融合的大健康產業。推動產業和醫療的融合發展,以打造河北的競爭新優勢。(作者:曾俊皓 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