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山市產業園區集群發展的優勢
近年來,中山市踏上珠三角高速發展列車,重點打造了一批高質量且極具特色的專業化產業集聚區,并成功發展為產業園產業集群先行地。中山市產業園區在此“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下,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1.1 中山市產業園開發環境良好
中山市經濟在良好開局的基礎上持續鞏固、穩中向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挑戰,高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據數據統計,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3631.28億元,同比增長0.5%,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
隨著中山市日益豐富的產業鏈資源,全力推進全產業鏈高度躍升,聚力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推動了眾多關聯配套的企業紛紛涌向產業園集聚發展,使中山市產業集群從過去單純以產品制造為主慢慢向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延伸,形成關聯產業配套完善、產業布局集中、企業協作緊密、降本增效、市場反應速度快等優勢。例如,南頭鎮的家電、東鳳鎮的小家電、古鎮鎮的燈飾、小欖鎮的燃氣具和鎖具等特色經濟,它們多措并舉帶動五金制品行業及各類零部件生產的分工和聚集,讓產業強起來、鏈條長起來。
1.2 中山市特色產業園區興起
中山市自獲批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起,便根據現有產業布局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全力以赴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例如,中山市火炬區基于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地理優勢,不斷吸引高新產業集聚發展,傾力打造了一批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產業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如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據不完全統計,中山市產業園區數量超60家,涉及的類型包括產業園、產業基地、產業城等,其中中山市已擁有1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1.3 集群效應日趨成熟,輻射范圍逐漸擴大
中山市“一鎮一品”的產業集群效應愈發成熟,跨鎮街規劃新能源、健康醫藥、智能家居、新材料等十大萬畝主題產業園,有效融合內外部資源,增強區域經濟產生的羊群效應和共性效應,產業輻射力度更大。以被譽為中國燈飾之都的古鎮為例,它是國內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燈飾專業市場、生產基地,也是首個正式掛牌成立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改革開放以來,古鎮便大力發展以燈飾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以古鎮為中心,且覆蓋周邊城市鎮區的燈飾產業集群,先后獲得國家創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燈飾)、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二、中山市產業園區集群發展的短板
中山市產業集群發展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關鍵環節仍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
2.1 產業定位同質化
中山市綜合性園區的產業定位創新欠缺,導致產業園區缺乏差異性和核心競爭力,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因此,產業園需要專業化運營機構進行科學準確的產業定位研究,清晰產業園發展的目標及招商的企業方向,園區才能長遠發展。
2.2 缺乏龍頭企業支撐
中山市雖然是以制造業立市,但由于長時間過于依賴外部輔助,制造業發展總體大而不強。同時,產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較低,雖然中山市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居全省前茅,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型企業并不多,企業未形成核心創新技術。市場主體“星多月少”,缺乏龍頭企業、大項目,無論是規模、利潤還是創稅能力上,中山市與周邊廣深莞佛等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3 工業用地空間不足
中山市產業園區類型多樣、發展多元,但現實中并不是每個園區都具備各種完備的要素、條件、資源用于建設和發展專業化產業園,更多園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滯后,缺乏可持續發展聚集性,產業集群內部配合度低、協作力度小。此外,中山市工業用地碎片化、割裂情況嚴重,對土地的集體化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作者:張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