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天津“十四五”期間集中打造的“1+3+4”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老工業基地的傳統發展模式下,天津醫藥產業長期依賴傳統中醫藥產業和醫藥外包產業兩大支柱,自主創新能力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礎不足。然而,在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時代背景下,發展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動能轉換勢在必行。
一、傳統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能力不足
生物醫藥產業是以現代生物技術為基礎的新興產業,其發展高度依賴科技創新。我國生物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起步較晚,從事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數僅相當于美國的1/4,從事生物技術研發人才相對不足,技術水平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成為制約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也是在全球產業鏈中受制于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雖然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一些本土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逐漸進入全球50強,但與發達國家老牌藥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大多數國內藥企在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市場壟斷下處于艱難生存狀態,特別是一些傳統中醫藥企業,發展舉步維艱,極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到淘汰。
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需求下,傳統中醫藥企業在中華傳統醫藥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豐富產品種類,個別企業通過改制、重組、上市,很好地解決了企業快速發展、擴張面臨的資金緊張等問題,也獲得了極大成功。在一些老牌醫藥國企和實力強大的醫藥民企的支持下,中醫藥產業一度成為天津傳統優勢產業之一。但隨著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興起,藥品加速更新換代,從中藥到西藥再到生物藥,科技含量迅速提高,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也由傳統醫藥產業向生物醫藥產業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傳統中醫藥產業在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相對劣勢越來越明顯。由于產業競爭力持續下降,傳統中醫藥產業作為區域主導產業的前景不容樂觀。20世紀90年代濱海新區開始開發開放后,以天津中藥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傳統中醫藥企業在新區建廠設部、集聚發展,對于支撐濱海新區快速成長以及天津經濟快速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沖擊下,傳統中醫藥企業因競爭力不足逐漸走向弱勢。

二、醫藥外包產業技術與市場“兩頭在外”
傳統中醫藥產業已經難以支撐起現代醫藥產業的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選擇。而面對國內生物醫藥技術落后和國外生物醫藥技術封鎖的雙重困境,通過大力發展醫藥外包產業來加速培育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環境和市場成為大多數地區的普遍做法。但生物醫藥產業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的行業特點也導致了生物醫藥企業發展不平衡,國際知名藥企在華投資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和雄厚的母公司背景快速發展壯大,而國內中小企業普遍因創新能力不足和融資渠道不暢而面臨生存危機。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產業集中承載地之一,濱海新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投資,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產業在濱海新區落地發展。其中,醫藥外包產業是發展較好的重點產業之一。憑借優惠政策和低成本要素優勢,濱海新區引進一批國際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包括全球最大的胰島素生產商諾和諾德、世界四大疫苗生產商之一的默沙東等,希望通過產業導入引進先進技術推動本地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但是,在醫藥外包(CMO或CDMO)模式下,外資藥企僅僅把生產環節放在投資國,對技術和市場仍實行嚴格壟斷,產業溢出尚不明顯,技術溢出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不可能真正起到提高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的作用。
醫藥外包產業在中國的迅速擴張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競爭力弱、優勢不明顯等問題。外資藥企占用大量土地、政策、人才資源,但對本土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的培育、提升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種“兩頭在外”的生產方式導致的產業低端鎖定。生物醫藥外資企業快速發展,但核心技術和市場都在國外,國內生產企業賺取的是微薄的“代工利潤”,新產業的發展沒能超越以往的“世界工廠”模式。
三、生物醫藥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顯然,依靠外資企業發展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這條路也走不通。因此,要想解決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面臨的“阿喀琉斯之踵”問題,擺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低端鎖定,必須全力以赴打好技術創新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2003年爆發的非典、2014年卷土重來的埃博拉病毒、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這幾次影響較大的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發展自主可控的生物醫藥產業不僅關系到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同時還關系到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是重要的戰略選擇。加快發展本土生物醫藥產業勢在必行,首先必須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鏈自主可控。
2010年9月8日,《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發布,確定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訊、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等七大產業為未來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強調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產學研結合,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此后,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全國各地以產業園區為依托,開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掀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熱潮。
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既是天津順應現代醫藥產業發展趨勢的客觀需要,也是天津重塑產業發展優勢、在構建新格局中作出應有貢獻的內在要求,更是加快產業創新突破、擺脫對醫藥外包產業的依賴、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選擇。2011年,天津發布《天津市工業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對原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和輕工紡織)進行優化調整,決定加快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此背景下,以濱海新區為主要承載地,天津現代生物醫藥產業迅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作者:王坤巖? 臧學英? 郭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