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冷水鎮現狀發展瓶頸,適時提出EOD模式下的城市規劃策略。
一、冷水鎮概況及主要問題
1. 冷水鎮概況
冷水鎮位于重慶市石柱縣東部,森林覆蓋率 85%,植被豐富、夏季氣候涼爽、負氧離子高,是養生、養心、休閑納涼的度假康養勝地。北緯 30 度的川鹽古道,帶給了冷水深厚的文化底蘊,薈萃了“石柱土戲”“轎夫號子”“土家竹鈴球”“秦良玉”等眾多文化資源。1400 米的平均海拔,賦予了冷水獨特的自然山水資源,21 攝氏度的夏日平均氣溫,也使其成為了重慶市 8 大避暑休閑地之一 ;域內已有黃水森林公園、大風堡風景區、云中花都等旅游資源節點 ;莼菜、黃連、烤煙等 1700 余種中藥材,水杉、紅豆杉等 700 余種植物構筑了冷水的農業資源特色,同時也為當地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新時期,隨著高鐵、高速網絡的不斷完善,冷水將成為重慶的東部門戶,滬渝高速公路進川入渝的第一窗口(如圖 1)。

圖 1 冷水鎮交通區位圖
2. 冷水鎮康養旅游發展主要問題
盡管冷水鎮擁有優越的地理區位,并具有氣候、文化資源和特色農產品優勢,但其現狀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通過對國內康養產業市場情況與發展趨勢的分析可知,成渝區域主要以資源康養型為主,大都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發展康養旅游、避暑地產等關聯產業。出現了產業深度不足、季節性影響較大、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等問題。冷水與周邊避暑度假型旅游項目資源趨同,且旅游產品豐富度、服務配套方面與周邊景區有較大差距。其次,優質資源潛力挖掘不足,域內莼菜、黃連等中草藥資源僅為農產品原料,缺乏深度加工和產業鏈延伸。
所以,未來冷水將進一步挖掘文化、地貌特色,打破季節性旅游壁壘,打造全季全時段的多元旅游產品,構建高品質、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
二、EOD 生態導向型的城市設計策略
1. 構建綠色生態網絡
與傳統功能主義導向的設計不同,生態導向下的冷水鎮城市規劃著重于處理好建設與山、水、田、林之間的關系。從過去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城市開發模式,轉向以低沖擊開發為原則,扎根于生態環境、地形地貌,布局與生態格局友好呼應的空間模式,促使建設空間向生態健康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2. 打造綠色產業體系
城市發展與產業息息相關,冷水鎮規劃通過產業興鎮、文體促旅、品牌立名三大發展戰略,構筑以EOD生態導向型的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首先以康養、旅游產業賦能特色中藥材農業資源,構筑中醫藥特色康養產業鏈 ;其次以巴鹽文化、山地運動促進全域四季旅游發展,聯動黃水等周邊景區 ;最終以國際康養大會、戶外體育賽事、巴鹽文化旅游節等重大活動引爆流量,打造冷水特色城鎮品牌。
未來的冷水,將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詞”,目標建設成面向成渝鄂的國際中醫藥康療度假勝地、重慶市生態導向型發展(EOD)示范區和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型城鎮。
3. 完善城市功能結構
依山就勢,結合等高線布局自由舒展、移步換景的山地道路網絡,將旅游流線、生活流線有機串聯,形成內外交融的綠谷交通系統。堅持公交優先的原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和慢行生態網絡,積極引導綠色出行。同時,梳理現狀水系,凈化水體,結合不同組團的功能定位,構建公園水岸、慶典水岸、社區水岸、活力水岸五大濱水主題水岸(如圖 2),植入不同的空間,呼應不同的人群需求,激活場地,延伸活力,提升城鎮整體環境品質。(作者: 甄冉 陳孟 榮蓉)

圖 2 濱水空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