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背景下,傳統制造業正處在轉型發展階段,并逐漸呈現出向智能化發展的態勢,推動實現制造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成為大勢所趨。江蘇作為國內制造業大省,正緊跟智能化腳步,不斷推動相關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并呈現出集聚趨勢。江蘇省借助整合式創新理論的戰略引領、創新筑基和制度賦能三大實現路徑,構建了江蘇智能制造產業集聚發展路徑的總體模型,闡述了江蘇智能制造產業集聚的創新發展路徑。
制造業企業在實現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站在總體視角,進行系統化、整合式的思考與創新,即綜合考慮對自身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從戰略、技術、制度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創新性的規劃,整合式創新的提出對制造業轉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借助整合式創新三大實現路徑的理論框架,構建江蘇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路徑的總體模型。根據圖2理論模型,江蘇智能制造的創新發展路徑闡述如下。

圖2 江蘇智能制造的創新發展路徑模型
一、整合式創新視角下江蘇智能制造的戰略路徑
1.1 推動產業聚集
產業集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因此產業分散的地區尤其是高新技術開發區,要科學制定規劃、培育相關龍頭企業、構建產業發展平臺,并借助其先進的科技資源,吸引、引導、帶動產業集聚,進而推動制造業產業聚集,促進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1.2 加大開放力度
新冠疫情影響下,制造業外資流入大大減少,而國外貿易需求量對于智能制造的集聚具有拉動作用,因此必須加大開放力度,帶動制造業生產性需求,同時把握國外對我國產品的需求,有效改善并優化產業結構,吸引外資、確保外資回流中國。
二、整合式創新視角下江蘇智能制造的創新及制度路徑
2.1 加強信息化建設
在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過程中,信息化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針對江蘇制造業信息化發展不均衡、信息化市場不健全等問題,各制造業企業應借助云計算、“互聯網+”等高新技術,不斷進行自我創新與改革,穩定發展自身信息化建設、開拓信息化市場、形成自身核心優勢、拉動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進而推動江蘇制造業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與發展。
2.2 優化人口結構
人口規模等級越高,所容納與吸引的人才就越多,對于發展其經濟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就更有利,因而智能制造的集聚程度就越高。江蘇制造業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實現智能制造的順利轉型,就要把握好人才這個關鍵因素,通過制定相關的人口發展與改革制度,合理擴大人口規模,吸引并引進制造業相關領域人才,不斷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規模等級,為制造業發展提供長久且不竭的動力。(作者:王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