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石油公司增加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促進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海上風電項目,與其他能源企業開展合作,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
一、太陽能和風能政策環境
2020 年 4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國家將可再生能源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制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總量目標以及一次能源消費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標,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的約束性指標。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 2019 ﹞ 807 號)中,對各省電力消費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通過電力批發市場購電的電力用戶和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成為消納主體,承擔消納責任。同時碳排放權交易自 2020 年開始在電力行業啟動,未來將逐步覆蓋其他行業。因此,國內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消納與碳減排方面的發展勢在必行。

二、太陽能和風能發展基礎及制約因素
我國石油公司的生產作業與太陽能和風能電力消納有很好的契合度。石油公司的油田礦區和煉化企業大多建有自備電網,具備消納太陽能和風能電力的電網條件。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油田礦區集中分布,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較為豐富。油田采油作業區主要在野外,以鹽堿地、沼澤地、草甸、戈壁荒漠為主,占用耕地和林地少,無高大遮擋物,具備良好的場地條件和資源條件。此外,加油站利用閑置屋頂加裝光伏發電系統在國內早有應用,近兩年有加快發展的跡象。國內石油公司雖具備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資源與市場消納優勢,但也存在制約因素。一是國內石油公司尚缺乏明確的低碳轉型發展目標與發展路徑,現有的太陽能和風能利用項目均為局部區域的示范性探索,在沒有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的情況下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二是油氣生產作業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連續性要求較高,與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間歇性供應特點存在矛盾,同時油田作業也存在用電負荷變化較大的情況,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面臨一定技術障礙,也面臨著與公共電網公司的矛盾。
三、太陽能和風能發展建議
1、因地制宜,增加工業場地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應用
國內石油公司已在所屬工業場地開展了太陽能和風能利用示范項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大港油田開展太陽能儲罐加熱、太陽能替代燃煤鍋爐、光伏發電、風光互補等技術應用,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勝利油田開展了余熱 + 光伏利用項目,兩大石油公司在光伏加油站方面都有嘗試,但總體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非常小,尚處于示范探索期。在目前發展階段,野外勘探作業、油田生產及加油站是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較好的應用場景。應結合自然資源條件和已有發展基礎,根據場地、用電負荷、電網等條件具體選擇。例如,在油氣田企業的采油廠、聯合站,可建設光伏發電與風電分布式并網項目,以及太陽能熱利用項目;在油田邊遠地區,可建設“風 +儲”或“光 + 儲”分布式離網項目;加油站可利用屋頂資源建設光伏發電分布式并網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野外勘探作業區,可采用移動光伏 + 儲能方式,提供電力和熱力。
2、開放合作,促進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電力融合發展
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與間歇性是阻礙其規模化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氣電調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天然氣發電具有啟動時間短、響應能力強、不受區域限制等優勢。2017 年我國批準的 23 個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其中 17 個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大多統籌考慮了氣電項目。綜合考慮規模化發展、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提高、技術進步等因素,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結合可有效降低風電與光伏發電成本,減少棄風棄光電量,降低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石油企業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合作,在我國大型多能互補能源供應基地推進天然氣發電項目,促進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融合發展。
3、發揮優勢,開展海上風電項目
隨著風電技術的進步,海上風電的發展前景日益明朗,我國海上風電市場快速崛起。2018 年全國新增裝機 436 臺,新增裝機容量達到 165.5×104k W,同比增長 42.7% ;累計裝機達到 444.5×104k W。海上風電產業與海上油氣作業具有較高的業務契合度、相似的供應鏈和技術需求,具備海上油氣作業能力的石油公司可以發揮優勢,結合國家支持政策,積極參與海上風電項目。BP、殼牌、Equinor 等歐洲石油公司都已開始向海上風電發展。2019 年 7 月,中海石油 ( 中國 ) 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開展海上風電項目,積極將風電業務融入油氣主業。
4、低碳轉型,向綜合能源供應與服務轉變
隨著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持續推進、能源轉型發展的持續深入,無論是供應端還是消費端,綜合能源供應與管理將成為發展趨勢。我國電力企業面臨的低碳轉型壓力較大,逐步形成以能源互聯網和綜合能源服務為中心的轉型路徑,一方面持續提升清潔電力占比,一方面推動智慧綜合能源系統建設,促進能源供應逐漸由產品形態向產品服務雙形態演變。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發展壓力日趨緊張,需要借助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協同發展,實現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的轉變,獲取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
5、示范先行,推動我國建立開放式綜合能源服務的能源治理機制
石油企業可以和能源領域的煤炭企業、電力企業、電網企業開展合作,示范建設煤電風光氣儲大型綜合能源供應基地,以及分布式多能互補項目,共同推動我國建立開放式綜合能源服務的國家能源治理機制,改變按能源品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系,支持能源企業提供全品種的能源服務。(作者:岳小文 孫士昌 周穎 院振剛 劉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