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云南鋰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存在鋰電池產業體系未真正建立、技術路線面臨替代風險、缺乏核心關鍵技術等短板。建議通過培育產業鏈條、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提升資源利用效益,打造云南省新的經濟增長極。
一、云南鋰電池材料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鋰電池產業體系未真正建立
隨著云南省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推進綠色能源與先進制造結合,通過大力招商引資,云南省鋰電池材料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總體來看,鋰電池的產業體系仍未真正建立。一是在玉溪鋰礦資源未開發利用的情況下,云南省鋰電池材料產業處于“原料在外”的局面。二是云南省缺乏有一定規模的動力電池和高端消費電池生產企業,作為鋰電池材料產業最核心的“電芯”企業僅有1家,加上由于動力電池整體組裝后重量較重,物流成本的因素導致云南省引進國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難度較大,云南省的鋰電池材料產業不得不面臨“最終產品生產在外”的局面。三是作為鋰電池材料產業自身,云南省除恩捷股份外,引進的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在云南的產業布局多為代加工,自身在鋰電池材料產業上的核心競爭力不足。

2、技術路線面臨替代風險
目前云南省鋰電池材料產業重點企業采用的技術路線多數為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技術路線,但從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面臨著如何應對技術替代的風險。從全球鋰動力電池的趨勢分析,鋰固態電池作為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一直以來都是業界的共識,盡管由于技術的原因,其成本高居不下,但其一旦得到產業化應用,從其技術原理來看,隔膜和電解液就不再必需,云南省目前大力引進的石墨負極材料技術路線也將被替代,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技術路線也可能將面臨未知的影響。由于云南省鋰電池材料產業多為引進企業,屆時將面臨較大的產業發展風險。
3、缺乏核心關鍵技術
云南省在鋰離子電池隔膜方面產能和技術方面優勢在全國領先,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在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關鍵環節缺乏自主核心技術。雖然云南省在鋰產業及新能源領域已建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云南省先進電池材料重點實驗室、云南省動力電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動力與儲能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綠色能源全固態離子電池重點實驗室等一批研發平臺,但對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撐仍是不足。
二、進一步推進云南鋰電池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
1、培育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體系
一是聚焦鋰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材料和循環梯次綜合利用,瞄準新能源電池產業全生命周期相關頭部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二是重點發展磷酸鐵鋰、錳酸鋰、鎳鈷錳、三元材料等正極材料,石墨、硅碳石墨等負極材料,以及電解液、隔膜、銅箔、鋁箔等新能源電池材料;培育發展電芯、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產品。三是大力引進導電劑、粘結劑、電池結構件、鋁塑膜等鋰電池細分領域原輔料生產項目,有序布局鋰電池循環梯次綜合利用項目。四是針對目前動力電池頭部企業難以引進的現狀,加大對高端電子消費領域,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可穿戴設備電池生產企業的引進力度,拓寬鋰電池材料產業鏈條。
2、強化產業科技創新,壯大市場主體發展
一是支持企業、科研機構聚焦鋰電池材料前沿技術和成果,加快推進高比容量、高比功率、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的正極材料技術研發。二是密切關注正極材料等前沿研發成果,大力研發和引進無鈷低鈷電池、固態電池等前沿電池技術,推進碳素制備石墨負極材料、石墨烯鋰電池產業化等技術研發,加大新型高性能PI電池隔膜等產品研發。三是加大電池材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開展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和創新。四是積極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向重點企業聚集,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著力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和市場領軍企業、單項冠軍。
3、提升資源利用效益,推動循環梯次利用
一是加快滇中鋰礦資源勘探與開發,盡快確定儲量。二是加快提升鎳、鈷、錳、鋰等資源保障供應能力和礦石儲備能力,降低原料成本。三是支持優強企業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化學儲能產業,高標準、高起點布局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循環梯次綜合利用項目。四是探索建立回收利用管理機制和綜合利用體系。(作者:黃 潔,鮑亦平,倪誠蔚,楊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