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通過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鄉鎮四川省遂寧市會龍鎮佐家壩片區進行調研,分析了會龍鎮佐家壩片區的現狀條件及現存問題,針對存在問題從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修復三個方面提出規劃措施,并對該規劃項目提出建議,為其他地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提供參考。

四川省遂寧市會龍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鄉鎮,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參考價值,基于此,本文以會龍鎮佐家壩片區全域開展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實例,創新性地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切入點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以期為相關橫向項目及未來鄉村振興發展方向提供思路,豐富其相關理論基礎。
一、項目概況
佐家壩片區隸屬會龍鎮,位于遂寧市安居區中北部,北靠橫山鎮,東部、南部與聚賢鎮接壤,西南緊鄰遂寧市空港片區。片區位于會龍鎮域東部區域,片區涉及唱龍村、粉房村、靜嚴村、六合村,與佐家壩社區(會龍鎮區)銜接緊密。片區距遂寧老城區15km、安居老城區7km,片區內遂安大道由東南部通過,另有鄉道由北向南貫穿規劃區,形成“十字型”的交通骨架。
1.1 全域國土空間利用現狀
片區規劃總面積為1689.76hm2,其中農用地面積為1473.80hm2(占比87.22%);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45.34hm2(占比8.60%);其他用地面積70.62hm2(占比4.18%)。
片區耕地質量以中等地為主,平均等別9.25,有很大的提升潛力;丘區耕地碎片化,存在未耕種現象,且其中六合村未耕作現象較嚴重;規?;藱C化程度不高,耕作條件有待提高。園地主要分布在丘區,以果園為主。林地覆蓋率高,但受坡上為林、坡下為田的地形限制,成片林地資源較少,破碎化較嚴重。
片區建設用地主要為農村宅基地,用地不集約。產業用地以村莊商業服務業用地為主,面積較小,不適宜片區產業的發展。片區工礦用地以采礦用地為主,主要分布平壩區,不利于生態發展及農業生產。
1.2 片區待整治問題
1)耕地等別不高且連片度較低?,F狀耕地存在整體品質不高、破碎化程度較高以及撂荒的情況。坡耕地面積498.79hm2,占比達七成;坡度25°以上耕地共14處,面積2.41hm2,占耕地面積0.36%;耕地平均等別為9.25,屬中等地,品質尚待提升;未耕種地面積共計149.12hm2,占耕地總面積的22.49%。
2)居民點較為分散,用地粗放,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有差距。片區聚居點聚集程度較低,人均宅基地面積大,用地不集約,且鄉村空心化嚴重,宅基地閑置率較高,土地整治潛力較大。
3)人居環境問題突出。農村面源污染較為嚴重。片區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地面污染嚴重。畜禽養殖業無序發展、生活污水未有效處理、生活垃圾回收不徹底與轉運不及時,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4)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有待補齊和優化。片區內各村組無集中供水設施,采取自建或共建水池取水,水源來自山泉水,水質沒有定期檢測,無法保證飲水安全;僅鎮區南部有一座污水處理廠,其處理能力有限,無法滿足片區需求;其他區域暫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大部分采用三格式化糞池或一般化糞池,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二、整治規劃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圍繞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修復三大目標進行(見圖1)。以整治促建設,保證農機化、規模化、居住規?;纫?,完善溝、渠、路、林、村等農業生產配套體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等級,增加鄉村生態綠量,助推鄉村振興。

圖 1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任務
2.1農用地整理
1)即可恢復用地、工程恢復用地整理。對片區內產量不高、耕作困難的中低產耕地、坡地以及田間道路進行標準化調形和整理,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規劃針對現狀的零星耕地、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周邊的現狀耕地、聚居點周邊農用地整理為耕地,未來整理后達到永久基本農田標準后,納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管理,劃定儲備區36.71hm2,作為基本農田占用補劃和動態優化的潛力地塊。依據2020國土變更調查數據,本項目劃分即可恢復圖斑面積154.10hm2,工程恢復圖斑面積240.87hm2,共計394.97hm2。其中,“林地”占恢復面積比例最高,分別占即可恢復圖斑的89.37%和工程恢復圖斑的80.61%(見表1)。主要建設工程包括增厚土層、培肥地力、坡改梯、修建農田水利等。

表1 即可恢復用地、工程恢復用地整理
2)高標準農田建設。在2020國土變更調查數據以及“三區三線”三輪試劃的基礎上,劃定“旱改水”“坡改梯”范圍,結合區域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污染治理,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土地整治重點區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升。按照“整村整鄉推進,集中連片打造”的方式和“同一流域或同一灌區面積相對較大的地塊作為一個項目區”的要求,片區內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規模235.53hm2,其中水田面積92.63hm2,占建設規模的39.33%;旱地面積142.90hm2,占建設規模的60.67%。規劃提升高標準農田規模288.03hm2,其中水田面積107.13hm2,占提升規模的37.19%;旱地面積180.90hm2,占提升規模的62.81%(見表2)。主要建設內容包含平整土地、旱改水、坡改梯、培肥地力、田間道路、完善農田水利等。

表2 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表
2.2 建設用地整理
優化農村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提升用地效益和集約化水平。根據安居區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現場踏勘結果以及片區未來的發展訴求,盤整鄉村余量建設用地資源,主要包括閑置或位于不宜建設區的宅基地、閑置低效公共服務設施和低效工礦用地等,并結合村莊規劃產業布局,逐步實施城鄉掛鉤統籌建設,合理撤并空心村、零散舊宅基地,在不擴大用地規模的前提下,推進新村建設,形成新型農民社區,切實改善農村民生。預計整治規模51.38hm2。整理出用地優先用于耕地恢復49.48hm2,騰挪指標用于新建集中安置點18.56hm2、農村產業用地22.48hm2,區域基礎設施2.84hm2等,結余指標33.77hm2。主要建設內容包含建設新居、拆除舊房、土地復墾等。
2.3 生態修復項目
1)鄉村國土綠化美化。建設森林鄉村,推進路旁宅旁水旁綠化,增加鄉村生態綠量,加強對片區內公益林的保護,鼓勵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鄉村民宿等新興產業。消除裸地和地跡斑禿,對于區域內大于25°以上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工程。
2)生態保護修復。重點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包括重點治理區和重點預防區。通過自然生態修復、小流域綜合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工程等綜合治理措施,開展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加強庫岸周圍、河道兩岸原有林草地的保護,庫岸周圍、河道兩岸的荒草地進行植樹造林,營造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
3)水環境治理。建立良好循環的水生態體系,強化對會龍河和農村污水的管理,滿足農民目前生活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刂莆鬯欧旁搭^,建立村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小型農村企業實行誰污染誰治理,經營企業需滿足法律規定原則方可排放污水。設置不同層級的生物凈化池,從源頭進行處理后,水流以及原有污水進入生物凈化池,通過植物的多次凈化,凈化達標后,方可進行排放。以物理化學原理和生物凈化原理處理達標之后的水體,經過溝、渠、河道等才能排入自然界中。
4)農村環境整治。進行農村廁所革命、污水治理、路域環境整治、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強化對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推進“農村四好路”示范創建,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2.4 綜合整治分區與措施
整合生態修復、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治內容,劃定全域綜合整治重點區。
生態空間劃定鄉村綠化美化區、生態景觀提升區與水環境治理區。在鄉村綠化美化區實施小微濕地、綠地建設,開展道旁、路旁、村旁、水旁鄉村綠化,推動采礦用地生態修復,實現鄉村增綠;在生態景觀提升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因地制宜實施“清、理、增、優”行動,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在水環境治理區構建良好循環的水生態系統,加強會龍河和村莊溝渠、坑塘的治理,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
農業空間劃定耕地整備區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區。耕地整備區應積極推進土地整理,整理即可恢復和工程恢復用地,適度開展宜耕未利用地劃定儲備區36.71hm2開發,做好耕地補充的準備;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區推進土地平整、土壤培肥、農用地污染防治工作,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235.53hm2,提升高標準農田288.03hm2。建設空間劃定宅基地復墾區、采礦用地轉換區與工業用地復墾區。在宅基地復墾區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整理各類破舊、閑置、散亂、低效、廢棄的農村建筑進行復墾;在采礦用地轉換區規劃對片區內三處已經停產的采礦用地進行用地轉換;對現狀工業用地進行騰退復墾。
三、佐家壩片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建議
3.1 堅持規劃引領,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質量發展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指導下,根據區域本底資源條件、社會經濟發展、特色文化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治方式,施行差別化規劃與管理。會龍鎮佐家壩片區屬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區,規劃要以提升農用地效益和優化鄉村人居環境為主要目標,在整治過程融入生態保護修復理念,解決突出生態問題,恢復提升生態功能,實現有效補充耕地,低效用地集約化,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提高國土開發利用的效率和質量,優化三生空間以實現“土地整治+鄉村振興”模式,從整體上構建安全、和諧、開放、協調、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國土。
3.2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化
鄉村產業振興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對拉動鄉村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會龍鎮佐家壩片區現狀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二產以加工制造業為主,三產發展基礎較為薄弱,農旅發展處于起步期。因此根據片區現有產業的基本情況,結合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對規劃區產業發展態勢的指引,征詢地方企業的訴求、村民意愿,提出三大產業發展思路:糧油產業打基礎,實現規?;?、立體化、智慧化發展;會龍河、農環線建廊道,景觀化、體驗感打造示范帶;524紅薯、家庭農場、健康產業三大特色產業作引領。
3.3 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農民是鄉村振興與土地綜合整治的直接參與者,也是人地關系中的重要主體。農民的參與程度和態度決定了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收益成效高低,也決定了鄉村振興的發展程度。因此實施佐家壩片區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時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幫助當地農民了解土地綜合整治的含義和意義,實施過程中要廣泛聽取農民意愿,合理滿足農民訴求,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項目各環節,堅決不做損害農民權利的事。同時還可以培養相關人才,一方面吸引外部專業人員入駐佐家壩片區,另一方面對當地農民進行教育培訓,積極扶持佐家壩片區農民投身到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當中。(作者:王薈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