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將給養老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需要海南政府部門做好養老服務的宏觀規劃與設計,引進國內外相關人才,培養養老護理服務隊伍,結合海南地理環境特點,共同發展“互聯網+”智能醫養結合養老產業,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一、構建養老產業服務專業群
在養老產業“養護醫”新業態發展背景下,老年人不僅需要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務,還需要康樂服務、康復治療、康復護理、中醫養療、智慧養老服務等。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省養老機構養老工作崗位員工專業結構及人數上匹配不足。可見要加快養老產業發展,就要大量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我省中高職和本科院校根據產業鏈需求,培養對接崗位人才,建設養老服務專業群,如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康復專業、社區工作專業、中醫保健專業,并在專業基礎上增設分支專業,如護理專業增設社區康復護理、老年護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精神照護等,打造養老專業群。
二、完善符合養老護理人才新需求的培訓體制
隨著我省人口老齡化以及省外“候鳥”老人入島養老等人口比例增多,急需大量專業養老護理人員。針對我省養老護理人員學歷低、職業技能低的現狀,必須打造“一專多能”的高素質、高能力養老護理人才隊伍,推動養老產業升級。當前要嚴格規范養老護理員入職條件,進行高質量培訓,全面提高其綜合水平,可借鑒國外養老產業發展較好的國家養老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我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要求,支持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等從事養老服務業[5];同時還要鼓勵醫學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擴大養老服務隊伍。對沒有養老或醫學專業基礎的人員,可考慮通過崗前在校培養養老護理相關知識及技能,達到一定培訓學時,且考取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就可持證上崗;對中職、高職、本科相關養老或醫學專業學生,可采用“1+X”書證融合培養方式,考取相關專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在不同級別養老機構從事相關工作。此外,要完善沒有養老或醫學專業基礎的人員學歷要求,民政部門可與養老機構合作,對于中級、高級養老護理員,通過相關知識及技能培訓,可考慮由院校頒發相應學歷證書。
三、建立養老護理人才的職業發展體系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0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我國養老護理人員缺口巨大,原因在于養老職業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社會地位低;職業資格與職業技能標準缺失,造成養老護理人員的職稱晉升和收入提升失去了標準,導致基層服務機構人才大量流失[6],因此對于養老護理員的工資待遇,政府應有相應的激勵政策、保障制度,如應定期發放補貼,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對養老護理員工資及晉升途徑建立統一規范的職稱等級標準,建立養老護理員規培制度。
四、加強智慧養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校企合作
2019年4月,教育部等4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7],強調有關院校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為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加大與養老協會、民政部門及智慧養老、醫養結合機構等的合作,聘請行業專家,結合“1+X”職業技能等級考評要求,開發教師培訓資源;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養老機構企業實踐鍛煉,提高教師智慧教學能力,打造一流“雙師型”教師隊伍。
五、加強建設“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模式,補足海南養老產業發展短板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海南人口老齡化及“候鳥”養老人群增多,養老服務資源緊張。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養老產業可借助自貿港建設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構建“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與物聯網強強合作,有效整合智慧養老服務資源,促進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分配?!丁笆奈濉眹依淆g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強調,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互聯網+康復服務”,發展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海南省“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強調,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服務產業,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監測體系,提高智慧養老服務質量,為海南智慧養老產業打開新的局面??梢姾D现腔垧B老產業發展是時勢所需。
海南省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可借鑒國內開發較好的智能養老服務機構,如湖南森鷹智能養老有限公司、湖南依為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構建政府、企業、社區、家庭“四位一體化”智能養老服務體系。該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結合線上線下聯合第三方企業協調運營,線下依托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線上依托智慧養老網絡平臺,政府機構、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家庭單元共同參與。
(1)政府機構。政府主要出資建設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智慧養老網絡服務平臺,制定智慧養老相關政策,如智慧養老服務資金補貼、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包括人員安全、制度安全、環境設施設備安全、消防安全、服務安全、醫療護理安全等)。
(2)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由企業和政府部門共同運營。通過物聯網技術,以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核心,依托家庭單元組合養老服務站,將中心賦能延伸至社區,建設醫療網絡服務中心,全方位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3)智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智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主要由多個養老家庭組合,具體服務流程是由老人或其家屬利用智能終端設備,通過互聯網服務平臺連接服務商端,根據老人服務需求,社區服務平臺選擇對應的服務部門,提供匹配的上門服務或遠程服務。服務結束,通過服務人員端提交,最后老人或其家屬通過服務反饋評價。開設智慧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智能健康體驗館、適老化體驗館、智慧中醫堂等,提供的智慧養老服務項目有生活照料服務、醫療健康服務、日常安全監護、精神慰藉。具體服務項目及內容見表2。
(4)智慧居家養老。智能化的硬件設施是實施智慧居家養老的基本條件。老人利用智能化硬件設備維持或協助日常生活,通過老人或其家屬利用智能終端設備,將服務需求信息傳輸給社區服務平臺,服務部門根據服務需求,針對性提供上門服務或遠程服務;或老人使用家庭智慧自動化家電、智能監測儀、紅外感應器、聲光報警器、煙霧傳感器設備,且所有智能感應設備與社區終端平臺連接,動態監測居家基本情況,創建安全、便捷的居家養老環境。居家養老智能化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以下3項:①訂購服務。老人或其家屬通過智能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電話一鍵通等提交訂單服務,通過網絡平臺將其訂單傳輸至社區服務平臺,服務部門根據訂單內容迅速派出服務人員提供上門服務或遠程服務。②智能化硬件設備服務。根據老人自理程度選擇智能化硬件設備(見表3)。③居家安全監測服務。隨時將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情況及身體健康數據傳輸至社區服務平臺,服務部門根據數據反饋,能及時發現老年人居家環境及身體健康狀況,一旦監測有突發事件,迅速派遣相關人員上門救助。(作者:張成選,林宏軍,段潔,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