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產業是促進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本次調查結果發現,目前海南民營養老機構與醫療服務系統合作較少,“互聯網+”智能養老服務開展較少,養老服務人才專業隊伍結構匹配不均衡,學歷結構不合理且層次較低等問題較為突出。下面就海南養老產業發展進行詳細講解:
一、養老產業發展趨勢
2021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6億,占比18.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1.9億,占比13.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9.3%),接近深度老齡化(14%),其中60歲以上失能老人已超過4200萬,占60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6.6%。海南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47.6萬人,占比14.6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05.1萬人,占比10.43%。近年發布的《海南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健康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我省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慢性病患病率和失能發生率高,其中失能率(含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達19.3%,高于全國老年人平均失能率。海南有著“長壽島”之稱,每年全國各地到海南旅居過冬的養老和調理身體的老年人達340萬人次。海南在建設自貿港的背景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產業建設是時代之需,是社會發展的集中訴求,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結合我省生態環境優勢及健康醫療政策打造醫養結合養老產業鏈迫在眉睫。我省的養老機構在開展養老服務方面更偏向于老年人群的養老服務和疾病人群的康復服務,而我省失能老人照護服務需求及每年省外“候鳥”養老人群劇增,養老產業不能僅局限于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還應根據老年人身心特點提供個體化服務,如醫療康復服務、精神照護、文體娛樂服務,呈現“高端化、個性化、復雜化”的養老服務特點。
二、養老服務開展現狀
相關調查顯示,海南省家庭養老和社區居家醫養結合發展不完善,各市縣社區健康養老服務管理機構嚴重缺乏,健康服務項目不完善,僅局限在社區常見病、老年慢性病的治療,心理健康服務、文化娛樂服務、保健康復、營養建議和日間照料等項目開展不足。而機構養老發展相對成熟,據統計,目前海南省有養老機構142家,可見當前海南養老模式主要以機構養老為主。但是多數的民營養老機構與醫療服務合作較少,除三亞極少數養老機構開展“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之外,絕大多數養老機構未開展智慧養老服務。為了解海南省養老機構發展現狀,課題組對我省21家養老機構進行了調研,遍及海南省東、西、南、北、中的8市1縣,基本情況見表1。調研單位服務對象主要為養老客群、醫療康復客群和養生保健客群。含16家民營企業,3家行政事業單位,合資企業和個體私營各1家。其中5家被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海南省民政廳認定為醫養結合試點機構,1家是全球首家以“生命養護”命名的三級綜合醫療機構,僅有4家養老機構開展了醫養結合試點養老模式。

表1 調研機構的基本情況
三、康養相關人才專業隊伍結構匹配不均衡
隨著海南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養老產業的大力發展勢必呼喚更多的老年相關專業人才。調查結果顯示,康養相關工作崗位員工占648人,其中護理專業人員(含養老護理員)占46.9%(304人),其次是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和健康管理3個專業占人數比例分別為15.1%(98人)、8.2%(53人)和6.2%(40人),社區康復和中醫骨傷兩個專業的人數最少,均為0.8%(5人)。其中3家高端康養及養老機構,康養相關專業人員匹配較好,各專業人數占比例也較大。其余18家康養及養老機構中,僅有5家機構有中醫學專業人員占0.9%(6人),2家機構有中醫骨傷人員占0.2%(1人),7家機構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員占0.9%(6人)等,具體情況見圖1。可見本次調查康養機構康養相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匹配不均,甚至不足等現象。

圖1 養老機構相關工作崗位結構

四、學歷結構不合理且層次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21家養老機構共有養老相關工作崗位員工648人,其中3家高端養老機構養老相關工作崗位員工占72.22%,本科學歷占29.80%,專科學歷占24.02%,中專學歷占9.76%,而其余18家養老機構養老相關工作崗位員工學歷排在前3位的分別為初中及以下、中專、專科,分別占7.15%、6.57%、6.08%,具體見圖2。可見大多數養老機構養老相關工作崗位員工學歷層次較低,主要以初中、中專為主,與張琴等[4]對海南三亞地區養老機構的調查結果(養老護理員多數為農村中年女性,學歷主要為小學、初中)相似。(作者:張成選,林宏軍,段潔,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