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巷產業園從規劃設計、建筑設計與細節設計三方面入手,探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如何在規劃設計階段融入防疫設計策略以達到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也希望為之后的項目提供設計經驗與建議。

一、“三位一體”的綜合規劃設計策略
“三位一體”是融合總體布局規劃、交通流線組織和室外景觀環境三方面設計要素為一體的多層面規劃設計體系。產業園應有著靈活高效的設計標準,通過合理的布局滿足生產生活需要,這是產業園設計的核心所在;同時靈活的交通流線組織可以帶來高效的運輸方式,能夠應對不同情況下的交通需求;優秀的景觀設計也可以提升園區的環境氛圍,能夠給辦公人員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帶來一系列積極影響。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多層面協同設計體系,才能設計出一個可行且優秀的方案。
二、靈活多變的建筑設計策略
建筑功能的彈性設計將會兼顧園區在疫時和未來不同時期下的使用,讓園區建筑具有機動靈活可轉變的實用功能。功能彈性可以讓建筑在生命周期內不局限于某一單一功能,在必要時期可重新設計用作其他功能,同時也具有可逆性,能夠迅速恢復原狀重新投入使用。
三、切實可行的細節設計策略
產業園在前面的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基礎上增加細節設計,融入設備彈性設計、配套組織設計和非接觸式技術應用,是產業園防疫設計的有效補充,配合后期運維階段園區的管理與維護,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的傳播風險,達到控制病毒擴散的效果。
四、融入互聯網思維與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萬物互聯為核心的“算法時代”正在開啟,大數據和云計算在協助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產業園設計應當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通過城市大數據系統將產業園的建筑、人、物和管理系統連接起來,更加快速有效的管理園區。互聯網的發展在推動建筑在新時期的“升級”,而產業園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應主動融入互聯網思維。同時加強產業園全生命周期管理,結束以往各階段之間缺乏聯系的局面,通過綜合管理平臺從規劃、設計、施工與運營四階段實現產業園的統一管理,達到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現實意義。
五、結語
自新冠病毒爆發至今,疫情蔓延的勢頭在國內基本得到遏制,但如何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已經成為產業園類公共建筑的研究方向。文章探索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視角下,將平疫結合的設計策略應用到產業園中的可能性,希望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作者:楊童 褚作勇 儲石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