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新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首批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高標準建設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現實意義重大。本文著重分析天津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現狀以及集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天津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近年來,天津高新區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創示范基地、創新型科技園區的創新優勢,積極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高地,不斷集聚優質創新資源,持續推進特色載體建設,促進產業高端創新發展。目前,高新區依托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加速“細胞谷”建設,形成了生物藥、創新藥等產業領域集聚發展。

(一)產業集聚發展初步形成
優勢企業示范引領作用突出。以天津藥物研究院、中源協和、盛實百草、現代中藥創新中心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對產業支撐作用明顯,以合源生物、漢康醫藥、尚德藥緣、邁達醫學為代表的本土創新型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以威高、九州通、金域醫學為代表的區外龍頭企業紛紛在高新區投資發展。細胞產業集聚發展勢頭迅猛,高新區全面推進“細胞谷”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成果轉化及產業集群”版塊業務簽約落戶高新區,同時啟動“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細胞谷細胞產業轉化基地建設,著力構建“一實驗室、兩基地、四中心”創新體系,區內集聚了細胞產業上下游企業超過30家,涵蓋了細胞提取制備、細胞存儲、質控檢驗、研發生產、應用轉化、冷鏈物流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藥領域成果轉化加快,創新藥研發龍頭企業天津藥物研究院、合源生物、尚德藥緣等業務覆蓋臨床前評價、臨床研究、生物檢測、新藥開發生產的全產業鏈,涌現了泰寧納德、抗癌藥ACT001、CNCT19細胞注射液等一批優秀技術創新成果。
(二)產業創新體系日益完善
天津高新區著力打造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到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原始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提升區域原始創新能力。目前,區內集聚了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釋藥技術與藥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中藥產業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產業原始創新平臺。積極搭建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依托天津藥物研究院、天九再生醫學、金域醫學等龍頭企業搭建生物醫藥領域檢驗檢測平臺,發揮血研所、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醫科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優勢,新建干細胞、免疫細胞、細胞質量控制等細胞領域共性產業化平臺。通過產學研醫深度合作,匯集醫藥企業、高校院所、政府、醫院等多方力量,承接國家和天津市多項重大研發課題,聯合開展研究攻關,取得一批原創性技術成果,加速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三)產業載體建設持續推進
近年來,天津高新區在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上持續發力,連續四年在科技部組織的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中位列前十強。其中,2021年位列全國第八,較2020年上升一位。環境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及合作競爭力排名均位列全國前十。目前,天津高新區擁有九州通綠谷健康產業園、華苑生機生物專業孵化器、留學生創業園、海洋中英醫療健康產業基地等一批特色產業載體。2020年以來,高新區在渤龍湖科技園啟動3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和10萬平方米的“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的生物醫藥產業承接載體建設。同時,建設“細胞谷”專業化承接載體,籌劃改造8萬平方米的渤龍湖產業園——“細胞谷”起步區,打造以“細胞+基因”為核心的生物治療健康產業集聚區,建成產業鏈完整的細胞產業基地,未來天津高新區將繼續加大對生物醫藥標準廠房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高標準載體空間。
(四)產業政策環境優勢初現
近年來,天津市區兩級政府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物醫藥創新平臺建設等政策支持力度,出臺了《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濱海新區細胞產業技術創新行動方案》《關于促進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具體落實舉措》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營造了良好的產業政策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同時,天津高新區也加強與天津自貿區合作,發布了《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濱海高新區聯動創新區總體方案》,將自貿區的制度創新、開放創新與高新區的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優勢疊加,讓片區內企業享受更多先行先試政策紅利,促進產業集群不斷升級,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提升產業群體創新水平和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天津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聚集度不高,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明顯
天津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數量不少,但是規模都不大,多為中小企業,真正擁有核心技術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知名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較少,導致行業發展帶動性差。現有中小醫藥企業受規模限制,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技術體系不穩定、技術創新資金缺乏、技術產品利潤低、市場不穩定等一系列的問題,對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貢獻有限。
(二)產業創新能級不高,創新能力支撐不足
創新平臺對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支撐不足,園區內缺乏生物安全高等級實驗室、中試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產業化研發平臺等大型公共服務型科研技術平臺。缺少第三方科技服務機構,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目前,集群內企業中的研發平臺在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方面起到主要作用,公共技術研發平臺作用未得到充分顯現,產學研醫協同作用機制也未有效發揮。
(三)產業政策精準度不高,制度環境不完善
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近年來,天津高新區雖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引育、產業集群政策文件,覆蓋面較為廣泛,但精準度不夠,尤其是在創新產業集群方面,政策的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政策措施的執行效率不高,對產業集群促進力度有限。從微觀層面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內部企業存在立項、環評、藥監審評審批難等問題,有些審批項目仍然程序復雜,環節繁瑣、承諾時限長,企業上報資料后漫長等待以及審批過程中過于嚴格,導致投資者失去最佳投資機會,抑制企業對藥品及器械研發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快速發展。
(四)產業園運營模式不新,缺少專業載體運營團隊
與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專業產業園運營第三方平臺公司相比,天津高新區產業園多注重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對企業的專業服務能力未得到高度重視,由于缺少專業載體運營團隊,生物醫藥專業園區運營的經驗不足,難以持續滿足入駐生物醫藥企業的專業需求。
(五)投融資工具不足,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受阻
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鑒于生物醫藥項目專業性、高技術、輕資產、無抵押物等特征,導致依靠單一的銀行信貸獲得資金非常困難。同時,高新區目前無生物醫藥產業相關政府背景或商業背景的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及引導基金,無論從股權融資層面還是債券融資層面,都缺乏對有潛力生物醫藥企業進行投資的工具,產業發展所需資本環境有待改善,資本活躍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作者:任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