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5月,國家林業局正式印發《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要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強調重點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可以預見,在林業經濟轉型發展中,森林康養和養老產業將是重要發展方向。十三五將是生態養老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關于森林旅游休閑康養,最近利好不斷。從《中國生態文化發展綱要(2016—2020年)》、《林業“十三五”規劃》到習近平總書記伊春考察,都強調要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十三五,生態養老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小編將主要從產業規劃視角解讀《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帶您走進生態養老產業的春天!
《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林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森林年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5萬億元,林業年旅游休閑康養人數力爭突破25億人次。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開發和提供優質的生態教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養老等生態服務產品;提高生態體驗產品檔次和服務特色。并強調重點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下面,我們重點解讀《規劃》中與生態養老產業緊密相關內容。
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加快提升林產加工業,強化木竹加工、林產化工、制漿造紙和林業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全面構建技術先進、生產清潔、循環節約的新業態,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木結構綠色建筑產業、林業生物產業、生物質能源和新材料產業,加強林業生物產業高效轉化和綜合利用。做大做強森林等自然資源旅游,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
發展生態公共服務
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新期待,努力把良好的生態成果和生態效益有效地轉化為生態公共服務,構建內容豐富、規模適度、布局合理、滿足不同群體需要的生態公共服務網絡。
1、大力發展森林城市
大力提高城市特別是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森林景觀,建設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復合生態系統,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為城市營造綠色安全的生產空間、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間、優美完備的生態空間。加快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建設,初步形成符合國情、具有特色、類型豐富的森林城市格局。
2、著力建設美麗鄉村
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生態建設,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美麗鄉村、生態鄉村示范建設活動,按照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的要求,建設一條進村景觀路,保留一處公共休憩綠地,保護一片民俗風水林,配置一塊排污凈水濕地,房前屋后見縫插綠,田間地頭造林增綠,實現村莊綠化靚化,形成沿河風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的美麗鄉村綠化格局。
3、加快推進生態保護扶貧
鼓勵引導貧困農民、林區貧困職工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森林旅游等綠色產業。
4、加快構建生態公共服務網絡
加大自然保護地、生態體驗地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開發和提供優質的生態教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養老等生態服務產品。加快發展生態標識系統、綠道網絡、環衛、安全等公共服務設施,營造生態優美、景觀多樣、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精心設計打造以森林、濕地、沙漠、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花卉苗木為景觀依托的生態體驗精品線路,集中建設一批公共營地、生態驛站,開展空氣負氧離子監測發布,提高生態體驗產品檔次和服務特色,讓廣大人民群眾親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
5、大力繁榮生態文化
豐富和完善生態博物館、科技館、標本館和植物園、野生動物園等生態文化載體,加強生態文化傳播體系平臺建設,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創意產品與服務。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以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荒漠化日、愛鳥周等重要節日為契機,集中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將自然生態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從小培養愛護森林、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縣)”、“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國生態文化示范縣”建設,發掘保護原生態文化。
林業產業建設工程
加強林業資源基地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定制化,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綠色產品的需求。建設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發展一批增收帶動能力強的木本糧油、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林業生物產業、沙產業、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示范基地,加快發展和提升森林旅游休閑康養、濕地度假、沙漠探秘、野生動物觀賞產業,加快林產工業、林業裝備制造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示范園區,建立林業產業和全國重點林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
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構建以森林公園為主體,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沙漠公園、森林人家等相結合的森林旅游休閑體系,大力發展森林康養和養老產業。到2020年,各類林業旅游景區數量達到9000處,森林康養和養老基地500處,森林康養國際合作示范基地5-10個。
特色經濟林產業→建設杏、山楂、松子、榛子、藍莓、櫻桃、楊梅、花椒、八角、杜仲、辣木、枸杞、金銀花等一批特色雜果、木本調料、木本藥材基地,推進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到2020年,種植面積達到667萬公頃。
林下經濟→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畜等林地立體復合經營,促進林下種植養殖業、采集與景觀等資源共享、協調發展,林下種植面積達到180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