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精準扶貧工作正處于攻堅關鍵階段,為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發展,鞏固扶貧成效,要充分意識到財務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將其科學運用于精準扶貧工作中。文章以財務大數據的運用為前提,分析湖南精準扶貧的戰略方針及面臨的機遇。實踐表明,通過財務大數據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更加深入地落實各項精準扶貧政策,提升精準扶貧工作質量。
1、財務大數據與精準扶貧的戰略契合
1.1 多類型與多主體
目前,湖南省精準扶貧處于攻堅階段,面臨著繁重的目標任務。需逐步實現扶貧主體的多元化目標,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引入社會力量。通過市場、社會協同作用的發揮,促使精準扶貧目標得到更好的實現。而大數據的類型多樣,十分契合這一多元化需求。通過深度融合大數據與多元智能,能夠全面篩查、分析海量的數據,將更加真實、可靠的數據源提供給參與扶貧的多元化主體。基于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的支持,扶貧主體也能夠對貧困人口的意愿、需求等實時掌握。通過共享信息、統籌資源分配,能夠打破單兵扶貧的困境,促使新型扶貧格局得到逐步形成。
1.2 規模大與整體性
為圓滿完成脫貧任務,既要從全局角度綜合考慮精準扶貧戰略規劃內容,精準選用扶貧方式和方法,又要在扶貧開發全過程中貫徹精準扶貧理念,促使扶貧到村、到戶的目標得到實現。而大規模是大數據的重要特征,能夠為精準扶貧的整體性提供技術支持。[1]政府部門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海量原始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可以將現階段區域內扶貧工作狀況全面反映出來,同時對貧困發展趨勢科學判斷和預測,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且通過分析海量數據,也能夠對精準扶貧的工作規律有效揭示,幫助相關人員及時革新扶貧理念與方法。此外,通過大數據技術系統監測扶貧全過程,能夠促使識別、幫扶、考核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目標得到實現,進而更加高效的配置扶貧資源,優化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效果。
1.3 精確性與精準性
大數據技術通過深度挖掘、分析海量數據,不僅可以將數據背后的事實挖掘出來,還能夠對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運用大數據技術,則可對貧困類型、致貧原因等進行分析,通過相關領域信息的整合,促使相關決策人員依據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制定各項扶貧工作規劃,這樣非理性決策行為得到了規避,精準扶貧的針對性、科學性得到增強。扶貧信息的精準性關系到精準扶貧的開展成效,因此,在各項扶貧政策、幫扶措施制定過程中,必須要對當地貧困情況全面分析,這樣方可以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
2、財務大數據時代湖南省精準扶貧的機遇
2.1 有利于精準識別貧困戶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扶貧工作的粗放性較強,受人力、物力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政府部門往往借助人工采集、抽樣調查等方式識別貧困戶。本次扶貧模式下,就容易出現信息偏差問題,扶貧對象的精準性得不到保證,進而影響到扶貧工作的開展質量。而財務大數據時代下,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綜合運用,政府部門能夠有效獲取海量的數據,樣本數據的完善性得到增強。[2]完成數據采集工作后,分別建檔立卡處理,對貧困家庭的收入狀況、住房狀況等諸多指標數據等科學分析與評估,貧困人口識別的精準性顯著提升。且及時向社會公示調查情況,避免了隱瞞、造假等不良現象,大數據扶貧實效得到優化。例如,江蘇濱海縣于2017年4月將精準扶貧大數據識別系統構建起來,人社、民政、衛計等部門能夠對相關數據實時共享與核對,通過對農戶家庭的開支、收入與情況進行監測,促使精準識別、精準施測的目標得到實現。截至目前,本系統已經將407戶、數千名因故致貧的農民自動識別出來,同時也有114戶已脫貧戶得到了識別。
2.2 有利于精準選派干部
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主要是對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進行滿足。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將貧困人口信息系統構建起來,能夠對貧困戶的需求進行深度分析和掌握,通過扶貧“第一書記”的合理選派,促使扶貧干部的優勢得到全面發揮。[3]政府部門將扶貧對象數據庫構建起來的同時,也對扶貧干部數據庫進行完善。結合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情況,實時更新數據庫內的各項數據,對扶貧干部、扶貧對象等進行綜合評估和考量,促使扶貧干部隊伍能夠切實將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高效推進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
此外,政府部門通過分析扶貧大數據,掌握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將產業、就業扶貧業務專題培訓活動組織起來,如培訓農民科學技術、輸出剩余勞動力等,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良好促進作用。[4]
2.3 有利于精準實施扶貧規劃
對地區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后,扶貧干部需充分考慮如何精準實施政府部門的各項扶貧規劃,以便完成全面脫貧任務。財務大數據時代下,政府部門需將大數據思維樹立起來,在精準扶貧各項環節深入應用大數據技術,深入調查與掌握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將凸顯地區特色的產業開發出來,增強扶貧規劃的落實成效。目前湖南省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充分重視產業扶貧的實施。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應用,促使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渠道得到拓展,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推進扶貧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通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綜合運用,促使扶貧干部、扶貧規劃的精準決策得到實現,更加科學的落實扶貧規劃內容。
2.4 有利于政府精準監管
政府監管對于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以及扶貧成效的提升具有較大意義。只有充分發揮政府監管職能,社會正常秩序方可以得到維護,扶貧信息的真實性、實用性方可以得到增強。財務大數據時代下,可向大數據平臺中全面錄入扶貧對象、扶貧資金等各項信息。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支持,政府相關部門即可動態、全面的監督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狀況。此外,政府部門也能夠對下級單位、負責人的扶貧工作成效進行科學考核,促使扶貧對象準入退出機制得到完善,扶貧主體晉升機制得到落實。因此,湖南省精準扶貧實踐中,需將信息化扶貧開發手段綜合運用起來,精準監管扶貧單位與個人。
3、湖南省精準扶貧中財務大數據的應用策略
3.1 完善網絡信息平臺建設
為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和作用,政府部門需將網絡信息平臺及時構建起來,由線上完成過去線下開展的諸多扶貧工作,以便促使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得到增強。建設網絡信息平臺時,首先要全面、認真采集各項信息。由于不同部門、不同系統之間需要共享網絡信息平臺中的各項信息資源,一旦有采集錯誤現象發生,就會影響到扶貧工作的整體成效。且在扶貧工作推進過程中,貧困戶的實際情況會發生較大改變。[5]因此,工作人員要實時監控、更新、完善信息內容,促使網絡信息平臺中信息資源的時效性得到保障。其次,扶貧信息與扶貧資金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因此可向相關金融機構共享平臺內容,發揮金融機構的信息處理分析優勢,促使信息資源的準確性得到提升。
3.2 強化扶貧過程監管
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對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國家的全面發展具有較大意義。但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缺乏,工作態度不夠積極,對個人利益過度關注,導致浪費了諸多資源,不能夠深入落實扶貧規劃內容,影響到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質量。因此,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嚴格監管精準扶貧開展過程。首先,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政府部門需將扶貧監督機制構建起來,及時向上級部門傳輸實際扶貧工作狀況,發揮上級部門的審核、監督職能。其次,工作人員需深度共享、公開扶貧信息,促使社會公眾能夠全面了解扶貧工作過程,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最后,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長期妥善保存扶貧信息。監管部門需結合實際調研情況,定期對比、檢查各項信息,追查相關人員的責任。通過完善監管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督促扶貧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全面落實精準扶貧任務。
3.3 科學優化扶貧規劃
為全面提升精準扶貧工作質量,政府部門要結合貧困居民生活動態,及時調整和優化貧困規劃。若貧困規劃的時效性得不到保證,將會影響到扶貧工作的開展成效,難以給予貧困人口針對性的幫扶。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工作人員需全面分析各項貧困信息,對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等準確把握,進而增強扶貧規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大數據技術能夠實時分析各項信息資源,工作人員要結合分析結果,持續調整扶貧規劃,保證扶貧工作適應貧困人口實際需求,切實增強扶貧工作的精準性。
3.4 創新大數據扶貧技術
只有不斷運用、創新大數據技術,方可以實現大數據扶貧的良性發展目標。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涵蓋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決策等內容。工作人員需對這些環節的關鍵技術充分掌握,方可以將數據資源的社會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優化精準扶貧實踐成效。首先,相關部門及人員需對大數據技術應用較為成功的運營模式積極借鑒與學習,在精準扶貧實踐中逐步落實大數據建模分析技術,深度研發大數據關鍵技術,高效轉化科研成果。其次,要完善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將大數據領域的專業人才吸納進來,從智力角度促進精準扶貧的高效開展。結合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將大數據模型構建起來,為精準扶貧的實踐活動提供有效指導。
3.5 加快大數據扶貧人才培養
大數據扶貧工作受專業人才的限制影響較大,只有配備了完善的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方可以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全面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因此,政府部門要會同高校、企業等社會主體,完善大數據扶貧人才培養機制。其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較大的優越性,能夠將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的優勢綜合發揮出來,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湖南省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大數據扶貧人才培養模式。
4、結論
綜上所述,財務大數據的應用,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湖南省要依據本地區扶貧工作狀況和需求,在精準扶貧全過程中深入應用與落實大數據技術,增強精準扶貧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高效實現精準扶貧的沖刺任務。(作者:劉金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