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和中國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國際事務的不確定性增多。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十四五”即將起航,“一帶一路”正步入精雕細琢的“工筆畫”階段,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 軍隊的強軍之路上,這在客觀上就要求我國軍事文化及軍事文化產業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一、宏觀環境
在“十三五”期間,國內文化產業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重達到了 4.3%,預計到 2020 年將會達到 4.74%。預計‘十四五’末國內文化產業的總量有望達到 7.8 萬億元,到 2022 年文化產業占GDP 比重將達到 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我國整體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軍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而當下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快迭代升級,為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實現“軍民融合”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先進技術支撐,為軍事文化產業園區實施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二、產業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存在的規模較大的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有二十余處。國內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興起于2013 年,首個軍事文化產業園區是位于吉林省白城市的白城市軍事文化主題園,建有兵器博覽館、軍事體驗館(場)、科技大樓、軍事主題公園和全民國防教育軍校,涉及各類軍事文化和旅游體驗項目,重點發展軍事體驗和紅色旅游。國內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呈現出這樣的總體特點:園區數量在地域上呈現東中部較多、西部較少;在建設內容上,以開展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促進軍民融合為目標,以先進軍事文化為內涵,滿足大眾對軍事文化和旅游體驗的消費需求;在效益上,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來看社會效益比較理想而經濟效益差強人意。
三、發展優勢
1. 軍事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
軍事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主題、內涵、形式都反映軍事需求和社會期盼。自古以來,中國軍事文化里涌現出許多軍事名人、軍事故事、軍事科技與裝備、軍事思想、軍事精神以及軍事題材的文學、影視、戲劇、音樂、美術,這都為我國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的打造提供了豐厚的軍事文化資源。
2. 軍事科技發展迅猛,裝備先進
目前,中國有許多軍事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不僅吸引了全球觀眾眼球,也極大地提高了國人的愛國熱情。在“核”科技領域,現在中國核電技術已發展到第三代,成為了一張“國家名片”;在航天領域,中國近十年運載火箭技術和載人航天技術,發展迅猛,航天技術位列世界第三位;在陸上導彈領域,中國目前擁有多項世界頂尖水平的導彈技術;在導航領域,目前全世界運行正常并且使用率最高的導航系統是美國的 GPS 和中國的“北斗”,2020 年 7 月31 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在航海領域,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3. 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受眾面廣
紅色文化是在近代以來,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鮮明的革命斗爭精神、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不屈、生生不息的優秀民族文化內涵。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革命者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革命舊址、遺物展現的震撼心魄的場景,提醒、教育和感動著后人。紅色文化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情感寄托,也為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4. 現役退役軍人眾多,人才濟濟
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統計,我國現役軍人大約有 200 萬人,退役軍人數量近 6000 萬人,是現今世界上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最多的國家,這也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優勢。退役軍人經過在軍隊的培訓、鍛煉,自身優勢明顯。第一,信念堅定,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第二,善于運籌,具有較好的謀劃能力;第三,長于管理,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第四,勇于進取,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國家針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如《退役軍人保障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等,這些優惠政策使退役軍人在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的投資運營以及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顯著的優勢。
四、存在不足
1. 園區定位不夠鮮明
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從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的總體數量上看,國內的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數量不算少,但園區數量階段性擴張后,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開發內容多以國防教育為主,各自的主題不夠鮮明,個性化不強。因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大多都是采取由政府和軍隊主導、企業參與的形式,而非產業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部分園區的開發建設只是滿足了一時政策的需要,沒有進行全面、深入的構思、設計、打造。諸多因素導致了大多數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存在缺“特色”、文化內涵缺乏等問題。
2. 專業人才缺乏,園區創新乏力
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直接決定文化創意企業的競爭力。在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雖然有軍隊、院校、現役退役軍人的人才支撐,但是在文化創意方面的能力均比較欠缺。客觀上講,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領域里,所謂人才的缺乏不在于人才數量少,而在于真正擁有規劃能力、創新能力、想干能干會干的人才稀缺。
3. 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在目前我國現實的營商環境中,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堪憂。例如,部分園區進行了初步建設,但入駐園區的一些企業在享受完了初期的優惠政策后就撤離了園區,導致園區出現了剛開園時運營良好,過幾年以后逐漸冷清,甚至倒閉的情況。也存在有些地方把軍事文化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很好,但招商不成功,沒有實現產業集聚,鮮有優質企業入駐,園區產業“空心化”現象嚴重,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問題,這樣的園區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作者:蔡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