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軍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隨著世界各國軍事的發展,與各國的軍事歷史與實力、經濟綜合實力、軍事文化特色緊密互動,存在正向關系。
一、國外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的基本情況
從世界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的總體發展情況來看,軍事歷史越悠久,軍事實力越強大,軍事文化越豐富有特色,愛國社會風氣越良好,軍民關系越融洽,“軍迷”群眾基礎越廣泛,軍事文化產業發展就越突出。因此,考察國外軍事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就應重點關注世界軍事強國和文化產業強國的軍事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而軍事弱國或者有侵略戰爭歷史污點的國家將失去該領域的優勢地位,這是無庸置疑的。
在世界軍事強國里,我們將重點考察俄羅斯、美國的軍事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1. 俄羅斯軍事文化產業園引人矚目,效益良好俄羅斯在軍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前列,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深受市場歡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015 年,俄羅斯啟動代號為“觀光俄羅斯”的旅游營銷戰略,提出“營造作為適于旅游與休閑國家的形象,尋找并擴大俄羅斯在國際旅游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這一年,俄羅斯國內多個以軍事文化為主題的政府級項目啟動,其中就包括耗資 3.635 億美元、設計占地面積 5414 公頃的“愛國者”國家公園。建設“愛國者”公園是俄羅斯國防領域發展軍事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舉措。
出于創收和提供就業崗位的考慮,“愛國者”公園就建在莫斯科附近,最高日接待人數為 2 萬人次,并可以提供近 2000 個工作崗位。同時此項工程占地數千公頃,配備有酒店、飯店、會議室等基礎設施,所有重要的軍事活動(例如博覽會、比賽、會議等)都在這里舉行,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公園內的建筑物很多,包括了裝甲車中央博物館、會議及展覽中心、游擊隊之鄉、航空航天部、軍事戰術游戲中心等,在公園里可以進行航天體驗、坦克駕駛、戰場射擊等,這些體驗項目經濟效益可觀。僅 2019 年一年,就有近 5000 名中國游客到訪“愛國者”公園。
2. 美國軍事文化產業化程度高,贏利能力強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文化產業強國,軍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很高,是世界軍事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跑者,具有科技感強、市場化及娛樂化程度高、營銷手段先進、盈利能力強等優勢。美國不斷借助美國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動漫卡通、電子游戲的大量出口與全球廣泛覆蓋,改變著世界民眾對其的印象。美軍通過與好萊塢的深度合作,拍攝了《壯志凌云》《拯救大兵瑞恩》等大片,收獲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軍事游戲憑借高參與度、強互動性、深沉浸感等特點,逐漸成為美軍新的形象傳播手段,其數目也在不斷擴充,僅 2016 年便有《戰地 1》《使命召喚:無限戰爭》《全境封鎖》等數款可以模擬與扮演美軍角色的游戲進入市場。
不過,美國軍事文化產業發展主要通過市場化路徑進行開發,軍事文化產品質量高,經濟效益好,但是并沒有形成規模較大、空間獨立的軍事文化產業園區,而是將軍事文化與影視、動畫動漫、游戲、旅游休閑、大眾傳媒等相結合,融入美國整體文化產業體系之中。
二、借鑒國外軍事主題文化產業園區的經驗
通過考察俄羅斯、美國的軍事文化產業和軍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情況,可以總結出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主要有以下三點。
1. 政府高度重視軍事文化產業的發展
俄羅斯大力促進軍事文化產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是全球最大坦克生產企業之一的俄羅斯烏拉爾車輛廠 2016 年宣布對外開放,創新推出軍事文化旅游項目。軍事旅游作為融合國防教育、文化內涵和商業化運轉模式的朝陽產業,成為了俄羅斯經濟上釋放潛力、政治上凝聚力量、軍事上秉承傳統、文化上體現優勢的“窗口”。總的來說,烏拉爾車輛廠的對外開放,是俄羅斯國家旅游開發政策在國防領域落地的自然反應,是國家力量重點扶持軍事旅游業的結果。
2. 科技感和娛樂化能有效增強軍事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美國軍事文化產業發展兼顧軍事文化產品制造、文化產業化轉化和文化內容輸出,軍事游戲、軍事電影、軍事綜藝節目等文化產品集刺激性、娛樂性、競爭性等特點于一身,深受世界各國年輕人和軍事愛好者的喜愛。美國軍事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推動軍事文化資源的產業化轉化過程中,應重點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建立體系化的開發結構;二是要建立市場化的創作導向;三是要建立全球化的營銷體系。
3. 軍事科技、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極限刺激體驗是四大核心吸引力
軍事科技、愛國主義精神、軍人英雄主義情懷、極限刺激體驗這四個方面的特質構成了軍事文化產業園區的核心吸引力。首先,軍事科技是軍事文化產業園區最強的吸引力,軍事文化產業園區必須有足夠的科技范。如在俄羅斯軍事文化產業區里,在宇航員培訓中心,可以體驗從9000 米高空向下俯沖 25 秒的失重旅行。其次,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是軍事文化產業園區精神的主旋律。再次,極限刺激體驗是軍事文化產業園區最吸引年輕人眼球的“殺手锏”,其冒險性、挑戰性對年輕人吸引力較強,可引來更多的關注和流量。(作者:蔡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