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并非是一個號令下一刀切式的運動,而是立足于鄉村本體的可持續的系統升級發展。這種發展,建立在深入細致體系化的調研的基礎上,并結合現代社會、產業、消費時代特征的發展趨勢等,對每個村落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個性化的實施。基于鄉村與城鎮化的關系,判斷具體鄉村發展的總體趨勢。基于城市擴張、特色城鎮化、異地搬遷集中安置等原因,有的鄉村在近期內是非保留村,要對這類村子特殊對待。
而對于保留下來的村莊,根據其村落歷史、生產方式、人口狀況、交通區位、發展機遇等,確定鄉村的總體路徑,如歷史文化村、農業種植養殖村、旅游接待村、手工業村、現代產業村等。確定了總體路徑之后,從村落環境、生態環境、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文化生活、組織建設、人才體系等各方面,進行系統發展,形成一定區域內產業力量集聚、文化特色鮮明、人民生活幸福的鄉村振興發展態勢。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指出要“分類推進鄉村發展”,并將鄉村分為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搬遷撤并類村莊,給出了分類發展指導意見。村莊的鄉村振興規劃要基于分類推進的意見,對村莊的總體發展屬性和趨勢進行判斷,以進行具體深度的規劃設計,主要內容包括:

一. 村莊現狀、資源及發展環境分析
(1)村莊現狀立體掃描及案例數據比對。
(2)村莊振興發展優劣勢分析。
(3)村莊振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4)村莊振興可利用的資源梳理與分析。
(5)村莊振興發展的重點及難點。
二. 村莊振興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引領
(1)村莊振興發展的總體思路。
(2)村莊振興發展的綜合目標。
(3)村莊振興發展的路徑設計。
(4)村莊振興發展的主要戰略。
三. 村莊空間用途管控與空間發展規劃
(1)村莊空間總體分析。
(2)上位規劃空間發展對接。
(3)村莊空間發展總體思路、原則。
(4)村莊空間用途管控。
(5)村莊空間發展總體規劃。
(6)村莊分類空間發展導引。
四. 村莊生態振興規劃
(1)村莊生態現狀分析。
(2)村莊生態系統總體規劃。
(3)村莊人居環境改善規劃。
(4)村莊生態基礎設施規劃。
(5)村莊全空間生態式發展規劃。
(6)村莊生態圈規劃。
五. 村莊產業振興規劃
(1)村莊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村莊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規劃。
(3)村莊核心產業規劃。
(4)村莊特色產業規劃。
(5)村莊接續產業規劃。
(6)村集體經濟規劃。
(7)村莊多產業融合發展規劃。
(8)村民參與、共享機制規劃。
六. 村莊建設優化提升規劃
(1)村莊建設現狀評價。
(2)村莊建設史及村莊建設肌理分析。
(3)村莊建設特色分析及元素提取。
(4)村莊建設優化提升總體思路與原則。
(5)村莊優化建設之空間與景觀優化。
(6)村莊優化建設之公共建筑與設施優化引導。
(7)村莊優化建設之民居優化引導。
(8)村莊優化之公共空間特色化發展引導。
七. 村莊文化振興規劃
(1)村莊文化傳統分析。
(2)村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規劃。
(3)村莊文化創新規劃。
(4)村莊文化生活規劃。
八. 村莊人才振興規劃
(1)村莊振興人才智庫及聯動支持體系規劃。
(2)村莊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3)村民返鄉就業創業規劃。
(4)新鄉賢促進規劃。
(5)新村民職業培訓及上升體系規劃。
九. 村莊組織振興規劃
(1)村莊治理結構規劃。
(2)村莊黨組織鄉村振興工作機制規劃。
(3)村莊法治規劃。
(4)村莊自治規劃。
(5)平安鄉村建設規劃。
十. 鄉村振興的組織與實施
(1)黨政負責的領導機制規劃。
(2)多規合一的振興規劃。
(3)創新土地、金融、人才等各項政策及機制。
(4)鄉村振興工作考核及動態管理。
十一. 村莊振興的創新示范措施規劃
(1)本村鄉村振興規劃中的創新措施。
(2)本村鄉村振興的典型示范價值。
十二. 村莊振興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1)村莊振興道路交通體系規劃。
(2)村莊振興土地利用規劃。
(3)村莊振興給排水規劃。
(4)村莊振興環境衛生系統規劃。
(5)村莊振興防災減災體系規劃。
(6)村莊生態循環體系規劃。
(7)村莊公共生活休閑空間及設施規劃。
(8)村莊教育、衛生、養老等社會保障規劃。
十三. 村莊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規劃
(1)村莊振興重點發展項目梳理。
(2)重點項目發展模式規劃。
(3)重點項目招商引資規劃。
十四. 周邊鄉村聯動整合發展規劃
(1)示范村莊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聯動結構分析。
(2)鄉村振興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