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光山縣“文產特派員之家”“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光山基地”揭牌儀式在信陽市光山縣南王崗村大別山鄉村會客廳舉行。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朱建偉,光山縣委書記王建平,光山縣縣長李偉,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貝娟,中國文化產業協會鄉創分會副秘書長、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秘書長洪濤,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首席專家、清華校友三創大賽組委會副主任梅曉鵬等出席活動。開幕式由光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王廷輝主持。
朱建偉在致辭時介紹說,今年以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在河南全面推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為使“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有效落地,還特意設立“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作為“文產特派員”制度試點的指揮中樞,負責整體統籌聯絡、協調和監督全省的文產特派工作。
朱建偉表示,作為智庫平臺,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將從多方面為試點區域和“文產特派員”群體持續賦能,更好發揮平臺作用,希望各部門能共同攜手、通力合作,將光山縣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本。
活動現場,朱建偉、王建平、貝娟、梅曉鵬分別為“文產特派員之家”“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光山基地”揭牌。
據了解,“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的提出基于鄉創理念,是文化創意進入鄉村的制度性保障,也是促進城鄉人才流動的制度性設計。具體來說,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是以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遴選掌握鄉村創新發展理念的公務員、企業家、創業者、社會工作者、藝術家、設計師等人才,選聘為“文化產業特派員”,作為鄉村“首席運營官”,開展“一村一員”特派服務,引導支持在地產業發展和文化發展,與村書記形成“雙輪驅動”,共建人文鄉村,共創鄉村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已有十余家特派員預選企業到光山調研,達成初步意向,多家企業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分享了初步落地方案。
擴展閱讀:
2022年9月,南王崗村被認定為2022年信陽市鄉村旅游示范村。
南王崗村位于光山縣文殊鄉東部,東與小黃河相連,北靠本鄉壯山,杜槐村,西鄰本鄉東岳村,南與本鄉花山接壤,是典型的大別山革命山區,距縣城14公里,緊靠凈居寺大蘇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著名花山寨會議舊址紅25軍長征決策地,龍山湖國家級濕地公園西岸,閘晏公路,X018線貫穿其中,形成交通樞紐,區位優勢獨特,小集鎮商貿繁榮。全村總面積6.9平方公里,轄區22個村民組,共計962戶,2699人。
南王崗村緊鄰龍山湖西岸,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5.4℃,現有基本農田1771余畝,旱地面積900余畝,嚴洼、二塘梢小二類型水庫及各類塘湖,小潢河等水域面積約23公頃,地下水位較淺,居民生活用水取于地下水和自來水。紅25軍長征前夕,當地許多群眾都曾經支持過蘇維埃紅色政權,為中國的紅色政權建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前夕,南王崗村與花山村共屬于一個大隊,叫大塘大隊,1965年,大塘大隊分為南王崗村與花山村兩個大隊,1979年南王崗大隊改為南王崗村,1985年,成立了南王崗管理區,轄7個村,1986年,南王崗管理區改稱南王崗鄉,南王崗村成為南王崗鄉人民政府所在地,2005年秋,南王崗鄉撤并入文殊鄉。
南王崗小集鎮店鋪林立、糧食加工、茶葉加工、羽絨加工、雞苗孵化等家庭作坊共40余戶,極大帶動了小集鎮商貿繁榮。南王崗民間文化底蘊豐富,民間歌舞、旱船、舞獅等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南王崗現有文殊二中、二小兩所學校坐落其中,現在在校生1100人左右,在全縣教育質量屬于靠前的鄉鎮學校。南王崗村現有金融信用社和郵政網點。供電所一個,加油站一個,中國移動和電信兩個服務點,村淘物流點各一個,有雨臺山生態茶廠,雨臺山利明家庭農場,山河園林合作社,澤潤農場等大型合作農場4個。境內有雨臺山九九林場一個,占地1700余畝,境內山青水秀,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縣委劉勇書記看后再三的說:“南王崗是龍山湖濕地公園腹地的天然氧吧。”村級組織健全,現有村黨支部一個,黨員47人,“兩委”成員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