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精準扶貧與鄉村文化振興有效銜接的依據
1.1 政策背景
2013 年 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精準服務的基本涵義是“因地制宜”。文化精準扶貧是從文化層面為貧困地區提供“因地制宜”的幫助,可以說,圖書館在精準服務理念的指導下,文化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在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應延續精準服務理念,繼續加強智力開發,不斷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不斷創新精準服務實踐,結合當前局勢和利用自身優勢,開拓一條有活力的鄉村文化振興之路。
1.2 地區背景
《遼寧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中指出:“推動我省農業全面升級、鄉村全面進步、農民群眾全面發展,開創我省農業鄉村發展新局面。”朝陽屬于遼寧省經濟薄弱的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仍然存在。在文化發展方面主要有兩個“匱乏”:
(1)在意識形態上,農民群眾缺乏內生動力。鄉村地區普遍存在“去文化”現象,典型表現是讀書的人很少。同時,農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認識不足。對文化推動經濟的發展作用、文化提升勞動者素質方面的認可度較低。
(2)在文化資源上,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較少,人才流失嚴重,造成科學技術的應用不足,文化精準服務工作難以持續。
1.3 文化精準服務的依據
圖書館文化精準服務的基礎是圖書館的資源。圖書館擁有相對豐富的紙質文獻資源、數字信息資源、文化服務平臺以及志愿者資源等。圖書館借助自身資源,在鄉村地區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圖書館精準文化服務的重點,一方面是通過開展針對性的文化服務項目,增強農民群眾的致富信心,提高文化素養,從根本上提升其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渠道為鄉村地區搭建生產與銷售平臺、學習平臺,讓群眾通過手機、電視等自媒體就能了解到國家最新政策、當前經濟發展動態等。圖書館文化精準服務的難點在于“精準”。造成文化發展滯后的原因多種多樣,比較復雜,普適化的服務難以做到精準。
二、思維拓展
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目的是提升群眾的科學文化素養,促進人的發展。在我國社會發展戰略由“精準扶貧”向“鄉村振興”轉移的過程中,圖書館為基層服務的重心也需要由“文化精準扶貧”向“鄉村文化振興”轉變。這需要一個銜接過渡的過程,更需要拓展性思維和新的工作目標定位。
1.1 共享思維——向經典案例學習
各級公圖書館在文化精準服務的過程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在實踐中創造了很多有成效、有特色、接地氣的圖書館基層文化服務經典案例。各級公共圖書館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中,應該樹立共享性思維,善于從豐富的案例中汲取營養;應該主動加強不同地域圖書館之間的交流,共享他人經驗,啟發創新發展思路。“共享思維”能夠讓圖書館對資源及服務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圖書館服務在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中呈現無限生機。
1.2 逆推思維——構建目標平臺
逆推思維也稱結果導向思維,即先假定一個目標,根據逆向推理的方式,對每一項工作從宏觀把控到任務分解的思維過程。有些文化扶貧案例只是開展文化救濟收到短期效應,并沒有對“造血”問題引起足夠重視,只重“業績”,忽視實際效果。逆推思維要求做好鄉村文化振興的頂層設計,對實現目標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類人、事、物以及各項工作、各個節點、各有關因素以及完成時限等都通盤考慮,制定方案,細化流程,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到人,落實到事,執行到細節,確保按時完成任務。各級公共圖書館要積極搭建鄉村文化服務平臺,讓更多的鄉村群眾享受到均等、便捷、高效的文化信息服務。
1.3 導向思維——深化需求側結構性改革
需求側結構性改革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衍生而來,旨在從需求出發來實現供給、需求結構性優化。有需求的地方一定存在矛盾,想要解決矛盾就要抓住問題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議中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各級公共圖書館要繼續深化需求側結構性改革,找準需求側,對接供給側,探索出一條具有理論支撐和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鄉村文化振興之路。
三、實踐拓展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各級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應立足于鄉村文化發展的基礎,總結經驗,看清現實矛盾與問題,立足新發展階段,明辨發展目標和方向,做到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的有機銜接和融會貫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開創鄉村文化發展的新格局。
近年來,文旅融合已成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塑旅”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全國各地涌現出一大批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典型服務、典型產品,有效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公共圖書館是社會文化傳播和教育機構,集聚著大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信息資源,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利用好圖書館豐富的文化資源,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促進鄉村社會全面發展,這是時代賦予圖書館人的責任與使命。例如,圖書館收藏的地方志中記載的區域風土人情等綜合性信息資源,對于發展旅游業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圖書館將地方志與地方旅游業相結合,不僅可以打造地方旅游文化,開創更多的旅游項目,探尋文化旅游融合新方向,譜寫文化旅游發展新篇章,而且還可以拉動鄉村地區就業需求,帶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文化精準服務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石,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社會文明發展指明了方向。公共圖書館在繁榮鄉村文化事業、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方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大有可為。(作者:姚志慧 楊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