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糧食安全怎么確保?產業結構如何優化?“三農”基本盤如何穩定?鄉村振興怎么干?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江西干部群眾埋頭苦干、奮勇爭先,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尤為緊迫
3月11日下午3時,省農業農村廳6樓會議室,一場特殊的會議在這里舉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省農業農村廳黨委書記江枝英深有感觸地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令人振奮、給人啟迪,全省廣大農業農村干部職工必須緊緊圍繞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全力推進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審視自身,江西省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農村基礎設施還有不少欠賬,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有待提高;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活力欠佳,帶動小農戶增收能力有待增強……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尤為迫切。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盡管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但我們有基礎、有優勢、有機遇。”江枝英認為,年初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人心思進、人心思干的局面在江西正加速形成。而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江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確保糧食安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人勤春來早,春耕農事忙。
3月14日,泰和縣馬市鎮蜀口村農民鄧春明正加緊犁田,翻耕整地,為春耕生產做好準備。老鄧說:“過了驚蟄,春耕是不能歇的。這些天,縣里和鄉里不時有人來村里督促生產,得趕緊把地整好,以備春播。”
眼下,江西各地農民正搶抓有利天氣翻耕整地,為即將展開的春耕生產打好基礎,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綠色是江西今年春耕生產的突出亮點,各地正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穩住糧食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全面加快推動綠色發展。
——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江西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穩定420億斤的糧食總產量是政治責任;必須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守4391萬畝耕地底線,保護好已劃定的369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28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必須大力推廣綠色生態高效集成技術,大力發展優質稻、功能稻、有機稻,繼續推進全省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和綠色特色品牌建設,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在穩定產能的基礎上提質增效。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年,江西堅決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繼續壓減低質低效水稻,在適宜地區推廣綠色高效種養模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質量品牌等短板;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是鄉村振興的“活力因子”,江西正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利用現代技術、信息和管理改造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完善鄉村產業體系;暢通農業產銷各個環節,疏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促進農業農村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美麗鄉村,讓農村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
依山傍水,一排排新建的樓房錯落有致;田間山坳,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花卉苗木綠意蔥蘢。走進撫州市臨川區河埠鄉曾陸村,詩情畫意的景色讓人陶醉。
去年以來,江西啟動村莊清潔、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專項行動,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省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農戶達到715萬戶,占農戶總數的83.3%,完成了2萬多個自然村組的整治建設,65%的村組開展了村莊整治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體現。
2019年,江西堅持以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加快推動出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8”指導性文件,健全完善“統籌協調、部門主抓,由點到面、分類指導,農民參與、提升水平”的工作推進機制,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共同發力,確保如期完成三年行動階段性目標任務。
一張藍圖繪到底,以縣為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布局規劃,全面推進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重點抓好農村飲水安全、鄉村道路、危房改造,加快補齊農村突出短板。
江西在打造美麗鄉村的同時,讓公共服務陽光普照鄉村,堅持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聚焦在農村,全面發展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事業,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鄉村綜合服務平臺,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江西農業農村各級部門的廣大干部職工正加緊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四精”要求,全面高質量提升村容村貌,啟動美麗宜居縣和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試點建設,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形成全社會共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強大合力,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有明顯改善。
深化改革,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改革創新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法寶。
2018年,江西農村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全省21萬個村組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核實資產976.5億元、集體農用地總面積2億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7.12萬家、3.8萬余戶。
2019年,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江西從農業農村發展深層次矛盾出發,著力聚焦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民和集體的關系、農民和市民的關系,推進農村產權明晰化、農村要素市場化、農業支持高效化、鄉村治理現代化,提高組織化程度,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當前,江西省正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農村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完善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總結好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經驗,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
守住改革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搞私有制,在方向問題上不能出大的偏差,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非糧化,鞏固“大棚房”整治成果。
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堡壘更強黨旗更紅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把這盤大棋走好,關鍵在黨。3月16日,剛從北京開完兩會回來的全國人大代表、資溪縣新月畬族村黨支部書記蘭念瑛一到家,一刻也沒停歇。她說,鄉村振興中的“五個振興”,文化振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她準備召集村干部開個會,然后征求一下村民意見,好好挖掘一下畬鄉文化。
新月畬族村的發展巨變,得益于選了一個好的帶頭人。
上世紀90年代,新月畬族村從浙江整體移民到資溪,蘭念瑛作為村支書,從自己熟悉的苗木產業入手,帶領鄉親們分別成立了資溪縣新月苗木合作社、資溪縣新月畬族村苗木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經營,從此,村里以發展苗木產業走上富民強村之路。后來又通過搞旅游,讓全村人吃上“生態飯”,如今,新月畬族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36萬元。
雁飛千里靠頭雁。只有五級書記把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才能避免出現“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才能真正形成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生動局面,才能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鄉村蘊藏著無限希望與動能,只要對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深刻學習領會、把握精神實質,撲下身子、埋頭苦干,江西就一定能夠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出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