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頂層設計。編制《霍山縣全域旅游創建規劃》,配套4個子規劃,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主峰旅游區、西山文化旅游度假區、茶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東部慢城區等“一心四區”四大旅游板塊,布點竹鄉、酒鄉、茶鄉、漁鄉、藥鄉、花鄉等“一環六鄉”精品景區。投入7億元完善鄉村旅游硬件配套,著力打造串聯16個鄉鎮、全長200多公里的“大別山最美旅游環線”。
推動標準建設。大力開展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積極探索旅游規范化管理、公司化運營新模式,成立縣旅游投資公司,精心培育5個鎮(村)旅游公司。實施農家樂標準化建設,建立農家樂管理數據庫,制定“大別山人家”農家樂示范戶標準并開展創建,成功創建7家五星級農家樂,18家四星級農家樂。投入2000萬元,新建、改(擴)建A級旅游廁所80座,初步實現城鄉旅游廁所全覆蓋。
深化產業融合。圍繞春賞花、夏漂流、秋摘果、冬養生“四季”圖譜,大力推進農旅融合、康旅融合、文旅融合。以黃芽、石斛、天麻、靈芝、百合等特色農林產品為載體,建設農村田園景觀鄉村旅游示范點,成功創建省級優秀旅游鄉鎮10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11個。深度挖掘國家生態縣、“中國天然氧吧”縣、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品牌價值,開發20個旅游項目,打造9個精品康養民宿,推出9條康養旅游線路,成功創建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個、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5個。依托三線軍工文化資源,打造諸佛庵仙人沖畫家村和東西溪月亮灣作家村2個文旅項目。仙人沖畫家村入選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并成為第三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共享旅游紅利。設立綠色減貧專項引導資金,安排專項資金引導支持全縣“旅游+扶貧”發展,開通登山、漂流、采茶、挖筍、踏春、賞荷、釣蝦等鄉村體驗游線路,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近兩年通過鄉村旅游帶動3000多戶6500個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增收5000多元。今年以來,該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502.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和10.5%。(霍山縣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