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休閑農業的火爆開始,使得“田園綜合體”的新聞不絕于耳。隨著“田園綜合體”在各地逐漸鋪展開來,休閑農業展現出了更多的形式,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近來,有關權威專家預測,2018年“國家農業公園”已然成為農業領域的新熱點。
一、國家農業公園定義
農業公園是以經營公園的思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和綠色村莊,將農業生產、鄉村生活、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的生態休閑和鄉土文化旅游模式。它以原住民生活區域為核心,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等內容。
國家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態,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又區別于一般的農家樂、鄉村游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它是中國鄉村休閑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農業旅游的高端形態,更能體現和諧發展模式、浪漫主義色彩、簡約生活理念、返璞歸真追求,是規模化的現代農業園林景觀與鄉村旅游綜合體。
在規劃建設面積上,國家農業公園一般規模較大,少則上千畝,多則上萬畝,甚至更多者以平方公里來計數。
二、國家農業公園申報條件
(一)與鄉村、農業文化相關的風景、風物、風俗、風情,需具有吸引廣大旅游休閑者的資源稟賦與基本質素。
(二)產業結構中必須有農業產業(包括農林牧漁)作為重要方面。
(三)有對鄉村實施綠色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與考量。
(四)以村域范圍為主體來規劃布局和開發建設。
(五)盡力保留原農戶、農民的人居原生態,農民生活情景應活化與融化在農業公園游覽體系當中。
(六)有相對完善的管理機構。
三、國家農業公園申報程序
(一)申報單位自愿報名,填寫《國家農業公園申報表格》,申報材料以報告的形式整理,并采用文字與圖片的合理搭配方式,裝訂成冊,以便專家評審。
(二)縣區旅游和農業部門根據申報單位上報材料,聯合進行初審,并在申報表格填寫推薦意見,形成推薦報告,分別報送市旅游和農業部門。每個縣區限推薦1個單位。
(三)市旅游和農業部門根據申報單位上報材料和縣區旅游、農業部門的推薦意見,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調查與調研,綜合確定評定結果。根據評定結果確定國家農業公園試點地點。對評定確定的候選地點按照《國家農業公園申報評價體系》進行指導完善,并上報省委農工辦、省旅游局爭取相關政策扶持,同時上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申請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單位資格認定。
四、國家農業公園評定標準
(一)鄉村風景美麗。有吸引力較強的田園美景、地貌美景、水系美景和社區美景。
(二)農耕文化濃郁。有展示傳統農耕文化和現代農耕文化的場所。
(三)民俗風情獨特。有特色的飲食文化、特色的生產習俗、特色的生活習慣、特色的節令節慶、特色的民間工藝、特色的村規民約、特色的建筑人居,外界口碑評價良好。
(四)歷史遺產有效傳承。鄉村遺產保護傳承機制健全,保護傳承措施完善,保護傳承效果良好,有相應的鄉村遺產保護傳承榮譽。
(五)產業結構發展合理。耕地與農林用地保護狀況良好,農業產業(農林牧漁)及內部產業結構和諧發展。
(六)生態環境優化。社區生態環境、產業區生態環境、旅游服務提供區生態環境良好。
(七)區內經濟主體實力較強。經濟組織形式先進、經濟產業結構合理、經濟管理模式健全、經濟發展總量在同級區域中居于領先地位。
(八)區內居民生活幸福指數較高。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居民就業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子女入學率在同級區域中居于領先水平。
(九)服務設施配置完善。區內有較為完善的道橋游線設施、下榻接待設施、餐飲服務設施、娛樂休閑設施、購物消費設施、管理與導游設施、出行運載設施、通訊視訊設施和康療救護設施。
(十)品牌形象塑造良好。有鮮明、有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形象,品牌傳播力廣、美譽度強。
(十一)規劃設計協調。現有規劃設計符合國家農業公園各項標準要求。
總結
國家農業公園在國內方興未艾,使得對于其了解變得越發重要且迫切。本文從國家農業公園的定義、申報條件、申報程序、評定標準、典型案例入手,全方位地對其進行了解析,有助于新人掃盲,了解者深入,熟者愈熟。對于正確指導國家農業公園開發建設也將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