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業產業化,人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會是龍頭企業、訂單農業等標志性詞語和生活中琳瑯滿目的農產品。這一改革開放后由農村基層探索創造、實踐當中不斷革故鼎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一經誕生就顯現出強大生命力,而且20多年來始終青春澎湃,筋骨愈發強壯,在三農發展的每一重要時期,都能凸顯出不可或缺的生力軍作用。
今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了一個什么樣的體量塊頭?面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農業產業化亟待破解哪些棘手的難題?進一步發展壯大的路徑方法、主攻的目標方向在哪里?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組織召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齊聚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圍繞這些業界關注問題,用一整天的時間,展開了過篩子式的交流、研討。
發展成就鼓舞人心
根本動力來自創新
盡管主持人一再要求簡明扼要,甚至動用了倒計時鈴聲提示,30多位發言人也全部脫稿一律挑重點講干貨,等到農業農村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王維友作總結發言,時間還是到了6個小時之后。這也如實反映出大家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僅有話可說,而且感到相當緊迫,同時又充滿期待。當王維友盤點農業產業化全國性的成就、亮點,向大家報出一串串數字時,會場氣氛才顯得輕松活躍起來。
這確實是值得業界自豪的數字:截至2017年底,全國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認定的龍頭企業達到8.7萬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7萬家;實施產加銷或產銷一體化的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達到11.91萬個,年交易額超過2000萬元的專業市場達到4836個;各類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6.1萬個,專業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5萬元。832個國家貧困縣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1.5萬個,這些專業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元,相當于全國農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80%。
講到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王維友將其歸結為近年來農業產業化進行的“四個創新”。
一是聯結方式有創新。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主動完善帶動農戶、分享利益的聯結機制,攜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產業聯盟的形式將產業鏈條上各主體聯合起來,構建要素統一配置、生產專業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朋友圈”“生態圈”。目前已有14個省份出臺了推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聯合體近2000個,其中安徽、河北兩省已組織認定337個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聚合龍頭企業620多家、農民合作社1100多家、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2800多家。
二是產業業態有創新。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踐行產業融合發展理念,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聯姻”,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康養農業、創意農業等新興產業;通過與“互聯網+”深度結合,發展線上生鮮、特產館等農村電商,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中間成本,大大拉近了農田與餐桌的距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中,超過四成的企業通過互聯網渠道開展農產品銷售,超過六分之一的企業涉足鄉村旅游休閑產業。
三是生產模式有創新。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引入農業產業鏈條,積極發展循環農業、種養一體化,推進標準化、清潔化、綠色化生產,實現產業生態化,促進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目前,全國超過一半的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的產品獲得了“三品一標”認證。
四是資源布局有創新。一大批龍頭企業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進行生產經營布局,主動融入世界農業產業鏈條,話語權、競爭力和影響力日益增強。2017年,在境外投資的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數量較2016年增長了16%。
各省份在發言中也不約而同地提到,農業產業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日益凸顯,呈現諸多新的特征。匯總分析各省情況,主要表現為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組織發展多元多樣、要素融合集聚、質量品牌升檔升級、一村一品帶農惠農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已經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困難不少挑戰更多
原因在于“三期同至”
盡管各省份發展情況不同,但是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大家對農業產業化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普遍持客觀清醒態度,“說難道困”大都直言不諱。梳理大家的種種憂慮關注和意見建議,王維友認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農業產業化“三期同至”。
從國際環境看,處于大有可為的機遇期。受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復蘇緩慢的影響,特別是美國重拾貿易保護主義,強烈沖擊全球農業生產布局與利益分配格局。同時隨意擾動金融市場,造成貨幣匯率頻繁波動,引發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使我國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在國內農業生產成本迅速攀升、農業比較效益較低的情況下,跨國農業企業巨頭加速搶占國內市場、擠壓國內農業企業發展空間,使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面臨更大的競爭和挑戰。機遇與挑戰并存,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從國內環境看,迎來創新提質發展的關鍵期。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把農業農村現代化擺在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位置,必將加快推動資源要素繼續向“三農”傾斜,加速推進農村改革。但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仍然存在,人才加速外流、環境約束趨緊等問題突出。這就要求農業產業化經營突破挑戰,實現轉型升級,在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
從自身發展看,進入快速發展的平臺期。當前農業產業化雖然縱向發展較快,但橫向對比還存在著規模小實力弱、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健全、創新能力不強、共享機制有待完善等一些共性問題,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視,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措施。
兩個“意見”即將出臺
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針對各省份反映的諸多共性、個性問題,這次交流活動上,農業農村部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也是有備而來,向參加人員亮出了國家層面正在醞釀推出的指導性政策舉措。
記者從這次活動中了解到,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八部門正在起草推動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意見,部署新時期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十大行動。這是繼2012年國務院出臺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之后,又一份重要的指導意見。
新時期農業產業化提質升級離不開一村一品的源頭助力,目前我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總數已達到2409個,其作用和效果廣受關注。為加大建設力度,一份“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助推鄉村振興”的全國性指導意見也正在研究之中。另外,今年農業農村部選擇7個省份開展了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提檔升級試點。各地將進一步加強宣傳推介,及時總結宣傳一村一品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典型范例和成功經驗。
大家普遍認為,越是在世界經濟不穩定、貿易有沖突的時候,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關鍵作用就會越發明顯,農業產業化工作就會越發重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新時期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新抓手,是20多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工作的新突破。各地務必要把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