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作為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點名的鄉村改革發展示范模式,整合地大物博的三農資源,以農業產業為核心,深度融合三產,同步改善“生產、生態、生活”環境,統籌構建“農業、文化、旅游”空間,是實現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與戰略支點。
一、鄉村振興面臨的三大問題
1、農產品供需不平衡,農村經濟不景氣
從供給側看,農產品對當地市場供過于求,對外部市場銷路不暢,價格低廉。農民收益慘淡,無法與需求側有效對接,盲目擴種,同時以化肥、農藥等一切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產量,“蛛網效應”“谷賤傷農”“增產不增收”等現象屢見不鮮。從需求側看,消費者普遍擔心食品安全問題,且由于農產品流通環節過多,需承擔較高的消費支出。
2、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現象嚴重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弱。農業產業經濟落后,農民收入越來越低,導致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只有老人和兒童留守,人口空心化現象嚴重,農田荒廢,民房閑置。多數農民進城有“業”無“居”,留守有“居”無“業”。
3、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突出
主要包括:農藥化肥、不可降解農膜、污水灌溉等造成的土壤污染,污染型廠房轉移帶來的水污染,秸稈焚燒、薪柴焚燒、垃圾焚燒等造成的空氣污染,垃圾亂倒形成的“垃圾圍村”現象,水體黑臭、廁所臟亂差等。
二、有效解決鄉村振興問題的田園綜合體理念
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發展模式,發展理念可概括為“為農、融合、生態、創新、持續”五個方面。
三、如何通過田園綜合體實現鄉村振興——以田園東方為例
田園東方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是田園綜合體的開創者,其所在的惠山區以工業立區,而陽山鎮主導水蜜桃種植產業。2013年之前,當地已舉辦15屆桃花節活動,有水蜜桃加工產業。但是桃花盛開再美也就十幾天,桃子再貴,也不比周邊工業型鄉鎮風生水起的經濟,陽山鎮政府壓力頗大。
在政府的支持下,田園東方入駐,2014年一期對外開放,目前已成為江蘇省知名旅游資源、無錫市休閑旅游新名片,被譽為“國內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鄉村旅游新標桿”。
1、振興鄉村經濟
田園東方總投資50億元,是惠山區內最大的文旅項目,以“1+x”的模式,主力帶動惠山區游客量年增幅20%。更是直接帶動了陽山鎮第三產業的發展:2017年,全鎮接待國內外游客近200萬人次,目前全鎮有床位近2000張,從業休閑農業的農民年均收入達3.3萬元。
可以說田園綜合體盤活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充分利用四荒地,以入股、聯營等方式提高村集體經濟。為農戶提供平臺,實現農田、民房、手工技藝等的價值增收,以集“農林、旅游、度假、文化、居住”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高效振興鄉村經濟。
2、振興鄉村產業
田園東方突破“桃花觀光、桃農種植、加工企業生產”看似相連、實則分離的傳統產業模式,走“跨產業、多功能、多業態”道路,以“農業+文旅+地產”振興了陽山鎮水蜜桃產業。(1)以農業為基礎,通過企業承接農業,做中長期產業規劃,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型產業園+休閑農業+CSA(社區支持農業)”,升級農業產業。(2)以文旅為新興驅動性產業,開發“點花祈福”“綠樂園”等農業生產趣味體驗項目,挖掘農耕文化、農家生活、當地風情民俗,開發“拾房村清境文化集市”等項目,創新鄉村消費,延伸農業產業新業態。(3)以地產打造新型社區,按照村落肌理,還原獨一無二的村子原貌,引入“花間堂”等知名品牌,采用分時度假先進模式,既提升了原住民居住質量,又實現了新住民田園夢想,滿足了游客鄉村情結。
3、振興鄉村環境
田園東方利用食物鏈、生態循環、垃圾回收利用、沼氣等,實現農業的生態化可持續發展,以最大程度保持原汁原味,對村落進行修繕、保護和環境提升。
4、振興鄉村人才
田園綜合體“三產相融”,從農產品種植、加工,到旅游服務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撐。田園東方通過培訓原鄉村民、吸引外出人才返鄉、吸引外來人才創業、聯合外界智力資本等方式,實現了陽山鎮的人才振興。
5、振興鄉村文化
田園東方持續致力鄉村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同時用新的創意加持,不斷延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魅力:“蜜桃點花”延續、放大了祈福的傳統農事活動,“陽湖講習所”旨在保護和傳播所在地文化,“蜜桃夢工廠”是對桃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創意性提升,此外,還有鄉村市集、拾房書院、蔬菜花園等眾多鄉村文化型項目。
中機院觀點:田園綜合體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培育和轉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現有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