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關于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工作的通知
各市農業局(農委)、旅游發展委(局):
為加快培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著力發展農業新業態,加快農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新亮點,經研究,確定繼續在全省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創建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創建類型
2018年重點創建五種類型: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山東美麗休閑鄉村、齊魯美麗田園、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
二、申報范圍
1.通過自我創建,達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標準要求的縣(市、區)。
2.達到山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標準要求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包括農家樂、漁家樂及農家樂、漁家樂專業村、家庭農場、民俗村等)。
3.生態環境優美、產業功能完善、村容景致獨特、精神文明良好的農業村落(包括歷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現代新村、特色民俗村,集中連片發展較好的休閑農業特色鄉鎮等)。
4.環境優美、景色迷人、特色明顯、公眾喜愛的農事景觀(如油菜花、桃花、梨花、向日葵、梯田、茶園、稻田、漁作和畜牧轉場等)。
5.通過改造提升,拓展旅游功能,建成的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電子商務、科技研發、示范推廣、科普教育、觀光體驗、旅游休閑等多功能精品園區(農莊)(包括各類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示范園、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
三、申報數量
1.示范縣。每市申報不超過1個,全省認定省級示范縣不超過10個。
2.示范點。轄10個及以上縣(市、區)的市不超過2個、其他市不超過1個,全省認定20個左右。
3.美麗休閑鄉村。轄10個及以上縣(市、區)的市不超過2個、其他市不超過1個,全省認定20個左右。
4.齊魯美麗田園。轄10個及以上縣(市、區)的市不超過2個、其他市不超過1個,全省認定20個左右。
5.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轄10個及以上縣(市、區)的市不超過2個、其他市不超過1個,全省認定20個左右。
四、申報條件
(一)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
1.規劃編制科學。編制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發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準確,布局結構合理,工作措施有力。示范縣(市、區)探索了有效的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有成熟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典范和模式。
2.優勢特色突出。具有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特色和人文歷史,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帶或集聚區;主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有地域、民俗和文化特色,體驗項目和餐飲服務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依托當地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開發設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農業與加工業、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等產業有機融合。
3.扶持政策完善。當地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能夠根據本縣(市、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需求,創設完善扶持政策并落實為具體工作措施。
4.工作體系健全。具有明確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管理職能和主管部門,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已建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行業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重視公共服務,能為經營點提供信息咨詢、宣傳推介、教育培訓等服務。
5.行業管理規范。圍繞農家樂、休閑農莊、休閑農業園、民俗村等類型分別建立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近3年內無安全生產和食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無擅自占用耕地和基本農田行為,無以破壞農業生產為代價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現象,沒有發生污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
6.基礎條件完備。縣域范圍內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做到通路、通水、通電,通訊網絡暢通。能夠借助互聯網等新技術,設置電子商務推介平臺。住宿、餐飲、娛樂、衛生、路標、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要達到相應的建設規范和公共安全衛生標準,生產生活垃圾實行無害化處理。
7.發展成效顯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主要指標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總數須超過50個,精品線路5條以上,其中要有5個以上精品點在省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以上,從業人員中農民就業比例達到60%以上,近三年游客接待數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
示范創建對象以示范縣(含縣級市、區)為主體,全區域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優勢明顯、整體發展水平高的設區市,可視情況進行整體創建。
(二)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
1.示范帶動作用強。項目符合當地規劃布局和有關要求,得到相關部門批準。能夠緊緊圍繞當地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開發休閑產品,周邊農民能夠廣泛參與和直接受益,對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就業增收和新農村建設能起到帶動作用。
2.經營管理規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誠實守信,依法經營,依法納稅,熱心公益事業,社會形象良好。管理制度完善,崗位責任明確,接待服務規范。近三年內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和食品質量安全事故,無拖欠職工工資和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現象。
3.服務功能完善。經營場所布局合理,服務項目特色鮮明,功能突出,知識性、趣味性、體驗性強。客房、餐廳干凈整潔,衛生設施達標。通訊、網絡等設施順暢。農耕文化展示和農業科技普及、教育等設施完善。游覽、娛樂等設備完好,運行正常,無安全隱患。
4.基礎設施健全。道路通暢,路標、指示牌、路燈、停車場健全。消防、安防、救護等設備完好。無違規建筑和亂占耕地現象。建立符合標準要求的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生產和生活垃圾實行無害化處理,近三年內未發生污染環境等事件。
5.從業人員素質較高。高度重視提高員工素質,注重加強人才培養。有完善的培訓制度,健全的管理機制,堅持開展經常性的業務培訓,上崗人員培訓率達100%,關鍵和重點崗位人員持證上崗。
6.發展成長性好。產業特色突出,堅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所產農產品要達到綠色或有機農產品標準。近三年示范點總資產、銷售收入和利稅等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當年營業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當地農村勞動力占職工總數的60%以上。
(三)山東省美麗休閑鄉村
1.組織領導堅強。村級黨組織威信高、能力強,領導堅強有力,能很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能忠實履行職責,把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體現在抓好鄉村治理、帶領村民發展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上;能有效發揮農村黨員、能人的帶頭作用。
2.產業優勢明顯。農業產業具有突出的優勢特色,基本形成農產品生產體系以及產加銷、貿工農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體系。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收入占比達40%以上。
3.經濟基礎堅實。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健全,農民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適度規模經營比例達70%以上,村集體經濟發展好,村民人均收入高于周邊農民20%以上。
4.生態環境優美、鄉風民俗良好。具有有效可行的環境保護措施,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節約型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人居環境整潔,無臟亂差現象。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垃圾污水處理率均超過80%。制定了鄉規民約,農耕文明、民俗文化得以傳承發展,民風淳樸,社會和諧;村民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情好客、誠實守信。近3年無群體性上訪和重大惡性治安案件發生。
5.產業業態豐富。農業功能得以充分拓展,鄉村資源得以深度挖掘,吃住行游購娛等休閑旅游要素統一協調,就地吸納農民就業創業容量大,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
6.服務設施完善、品牌效應突出。村落民居原生狀態保持完整或特色突出,餐飲、住宿、體驗、文化展示等基礎設施功能齊全,配置合理。在當地和業內知名度、美譽度較高,對當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帶動作用強。已成為各類大專院校的培訓、實訓、實習基地,曾多次獲得市級以上各類獎勵和榮譽稱號。
(四)齊魯美麗田園
1.產業規模大。擬推薦的農事景觀應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明確的區域,農業生產功能與休閑功能有機結合,農民參與程度高,在當地農民增收中作用突出。
2.體驗類型多。農事景觀所在地政府能夠組織農民圍繞農事景觀開展農事節慶、婚紗攝影、休閑體驗等多項休閑農業活動,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生態條件好。農事景觀所在區域原生態保持完整,農耕文明、田園風貌、民俗文化得到傳承展示,環境優美、場面宏大、景色迷人、特色明顯,觀賞時間相對固定。
4.配套環境優。具有良好的基礎配套設施,交通便利,食宿衛生,安全有保障,能夠滿足游客休閑體驗娛樂的需要。
(五)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
1.主題特色突出。一有主導產業;二有特色主題;三有特色產品;四有品牌認證。經營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或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或產品已完成品牌注冊。已形成區域品牌、知名商標、馳名商標的優先推薦。
2.規劃布局合理。具有統一科學的規劃布局,各類功能板塊能統籌銜接,園區(農莊)建設與產業特色、發展潛力、地理區位、村落民居、周邊環境和資源承載力匹配協調。具有科學劃分的核心區、農業生產經營區或輻射帶動區。原則上核心區面積不小于50畝,農業生產經營區或輻射帶動區面積不低于800畝。近2年形成發展規劃或建設規劃的優先推薦。
3.消費項目多樣。項目設計有吸引力,既能突出傳統元素,又能與體驗式、互動式設計相結合。具有可供非節假日、旅游淡季運營的創意創新項目,有效延長消費時間,增加消費次數。能根據不同消費群體需求進行垂直化、個性化、分眾化開發,形成親子、科普、養生、養老等多種產品和項目。
4.文化傳播有力。能利用當地農業文化遺產或傳統村落、民居、農具、博物館等,傳承弘揚傳統農耕文明;利用節慶活動、項目設計、展覽展示、名人軼事等多種手段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為游客植入文化記憶;利用文化墻、宣傳欄、多媒體等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群眾講奉獻、講公德、講團結。
5.產業融合發展、經營效益良好、帶農作用顯著。能有效推進農業與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健康、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有效發展開心農場、果樹認養、生產托管等業務,研發加工產品,推進商品化處理、物流配送、產銷對接等,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年營業收入達800萬元以上,農業及農產品加工品等涉農經營收入占比不低于50%,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保障持續發展,經營效益好的、帶動農民增收效果明顯、從業農民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加高于自行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收入優先推薦。
6.服務設施完善、服務管理規范。園區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氣、通信、通郵“六通”,鼓勵WIFI全覆蓋。道路網設計能滿足農業生產、農產品觀光采摘、項目體驗、游覽購物、環境保護及員工生產、生活等多方面需求。指引牌標識、說明介紹配備完善,水面、山體等地有防護設施和警示標識,并有專人巡查。有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經營、服務、安全等管理水平較高。
五、申報程序
(一)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申報
按照自愿申報的原則,各縣(市、區)填報《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申報表》(附件1),附本縣(市、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情況、發展規劃等材料,經市級農業、旅游部門審核后向省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推薦。
(二)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申報
休閑農業經營單位在對照創建條件認真進行自我評估的基礎上,填寫《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申報表》(附件2),并附本單位綜合情況和相關證照等材料。縣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負責進行初審,經市級農業、旅游部門審核后向省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推薦。
(三)山東美麗休閑鄉村申報
申報村在對照推介條件進行自我評估的基礎上,填寫《山東美麗休閑鄉村申報表》(附件3),向縣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并附本村綜合情況材料。縣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負責進行初審,經市級農業、旅游部門審核后向省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推薦。
(四)齊魯美麗田園申報
各縣級農業、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為申報主體,填寫《齊魯美麗田園申報表》(附件4),同時報送攝影圖片及其他相關材料,經市級農業、旅游部門審核后向省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推薦。
(五)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申報
由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填寫《山東省生態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申報表》(附件5),并附本園區綜合情況和相關證照等材料。縣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負責進行初審,經市級農業、旅游部門審核后向省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推薦。
省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并對擬認定的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示范點、山東美麗休閑鄉村、齊魯美麗田園及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在部門網站公示五個工作日,無異議后聯合公布。
六、申報時間
各市于2018年10月20日前,將兩部門聯合申報文件、申報表及相關資料匯編后,一式二份分別報送省農業廳生態農業處和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產業促進處,同時報送電子版。
七、其他要求
(一)精心組織安排。各級農業、旅游管理部門要把示范創建活動作為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舉措,精心組織,認真遴選,按照標準擇優篩選,從嚴控制申報數量。
(二)完善扶持政策。各地要以示范創建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領域,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引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三)認真總結宣傳。各地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示范創建活動,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打造一批知名品牌,進一步營造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指導監督。各地要加強示范建設工作的監督指導,實行動態管理。對示范作用不明顯、工作推進緩慢、沒有實際成效的示范縣(市、區)責令整改,對整改不合格者,及時上報,取消其示范資格。
聯系方式:
省農業廳生態農業處
電 話:0531-67866178,67866176
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產業促進處
電 話:0531-82676439
附件:1.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申報表
2.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申報表
3.山東省美麗休閑鄉村申報表
4.齊魯美麗田園申報表
5.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申報表
山東省農業廳 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2018年8月28日